共 36 条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被引:13
作者:

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
来源:
关键词:
方法学;
“盆”“山”耦合和脱耦;
“盆”“山”系统;
分类体系;
新技术手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山”耦合和脱耦把造山作用和盆地发育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 ,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保证。针对这一问题 ,有 3个方面需要讨论 :1)空间关系上 ,要在确定一个时间段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盆”“山”系统 ;2 )两套分类体系并用 ,在“正序”的研究和区域的研究中采用理性的系统分类 ,在“反序”的和局部 (主要指油气藏 )的研究中以应用性的分类为主 ;3)以造山带和盆地研究近年里形成的成功方法为基础 ,努力汲取各种新知识 ,将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自身 ,包括其方法学 ,不断开拓新领域 ,将可能成为中国大陆油气勘探新的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 [1]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与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 191 - 198孙晓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张梅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龙胜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长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2] 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过程实验及机理分析[J]. 地质科学, 2004, (02) : 159 - 167张发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苗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王为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周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3] “盆”“山”耦合和脱耦:进展,现状和努力方向[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1) : 81 - 97吴根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J]. 地质科学, 2004, (01) : 63 - 76孙晓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吴根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梅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J]. 地质科学, 2004, (01) : 77 - 91陶士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6]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4) : 337 - 353吴根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焕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徐克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7]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 648 - 660吴根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马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8]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潜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 322 - 326+331杨克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 [9]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有机岩石学特征[J]. 地质科学, 2003, (04) : 437 - 446张有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焕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姜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范炳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
- [10] 近期油气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些新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 (03) : 363 - 36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