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108
作者
何斌
徐义刚
王雅玫
肖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东吴运动; 扬子地台; 二叠纪;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地壳抬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及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 ,对东吴运动的性质、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茅口末期峨眉山地幔柱上升引起的地壳抬升、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和东吴运动这三者之间存在成因联系 ;上扬子中晚二叠世之间的东吴运动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所造成的地壳快速差异抬升 .东吴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 ,空间上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时间上西早东晚、南早北晚 .下扬子及华南地块可能不存在东吴运动 ,其中晚二叠世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华夏古陆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上扬子西部茅口组灰岩顶部古喀斯特地貌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J].
何斌 ;
王雅玫 ;
姜晓玮 .
中国地质, 2004, (01) :46-50
[2]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学报, 2003, (02) :194-202
[3]   地幔柱构造、大火成岩省及其地质效应 [J].
徐义刚 .
地学前缘, 2002, (04) :341-353
[4]   论东吴运动构造事件与二叠系分统界线问题附视频 [J].
胡世忠 .
地层学杂志, 1994, (04) :309-315
[5]   扬子西缘东吴伸展运动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宋志敏 .
地球科学, 1994, (04) :443-453
[6]   “东吴运动”不应做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 [J].
李文恒 .
地层学杂志, 1992, (02) :138-142
[7]   东吴运动的新认识 [J].
冯少南 .
现代地质, 1991, (04) :378-384
[8]   大巴山前缘上、下二叠统分界的新认识——兼论“东吴运动” [J].
李汝宁 .
四川地质学报, 1989, (02) :16-23
[9]   东吴运动质疑及川黔运动之新见 [J].
陈显群 ;
刘应楷 ;
童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4) :412-423+482
[10]   论东吴运动 [J].
张祖圻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3, (03)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