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川西北花岗岩的冷却过程及其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被引:14
作者:
李建康
[1
,2
]
杨学俊
[3
]
王登红
[2
]
熊昌利
[3
]
付小方
[3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来源:
关键词:
40Ar/39Ar;
花岗岩;
冷却轨迹;
金矿;
川西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西北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产出众多的中生代花岗岩和卡林型金矿,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从花岗岩的角度分析这种内在联系,故测定了川西北的羊拱海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达盖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或白云母Ar-Ar年龄,分别得到坪年龄158.7±1.4Ma、185.2±1.4Ma和157.6±1.2Ma,并参考积累的川西北花岗岩体的年代学数据,绘制了造山带北部、中部、东缘中部几个主要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不同构造位置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表明,从造山带北部到造山带东缘中部,各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依次变新,冷却速率依次变缓,在区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期间,各花岗岩的冷却速率明显降低。由以上特征,本文推断在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中,构造应力自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向造山带东缘中部传递,各区域先后由造山相对活跃期进入造山相对宁静期。在造山宁静期,构造运动较弱,花岗岩体缓慢冷却,地壳的低温状态保持较长时间,利于金的成矿作用。因而,川西北的金矿主要形成于区域花岗岩的缓慢冷却阶段,这可能是金矿与花岗岩时空耦合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41 / 114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