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研究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被引:39
作者
宋子齐
王桂成
赵宏宇
于小龙
杨立雷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单渗砂层; 能量厚度; 测井响应; 骨架砂体; 有利沉积微相带; 含油有利区;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8.03.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最为有利的沉积微相带。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及其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幅度、厚度、形状、接触关系、次级形态等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有效地克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识别和划分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的失误。通过该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电阻率测井曲线和岩性、物性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及夹层扣除标准,在该区长4+511特低渗透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控制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它们不同程度勾画出河道主体带油藏与南西部华池油藏连片延伸趋势、形态和特征,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52 / 4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J].
陈景山 ;
周彦 ;
彭军 ;
谭秀成 ;
王明献 ;
苟迎春 .
沉积学报, 2007, (01) :53-58
[2]   安塞油田H区开发中后期储层地质建模 [J].
刘建华 ;
朱玉双 ;
胡友洲 ;
毕义君 ;
李莉 ;
刘艳琴 .
沉积学报, 2007, (01) :110-115
[3]   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特征 [J].
文华国 ;
郑荣才 ;
高红灿 ;
戴朝成 ;
李国军 .
沉积学报, 2007, (01) :90-98
[4]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J].
李双文 ;
刘洛夫 ;
张有平 ;
姚卫江 ;
靳军 ;
赵建章 ;
孙东 .
沉积学报, 2006, (06) :819-828
[5]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J].
宋子齐 ;
程国建 ;
杨立雷 ;
于小龙 ;
赵宏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6) :595-599
[6]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 [J].
朱家俊 .
石油学报, 2006, (06) :43-46
[7]   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J].
宋子齐 ;
程国建 ;
王静 ;
路向伟 ;
潘艇 .
石油学报, 2006, (06) :103-106
[8]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J].
杨友运 ;
常文静 ;
侯光才 ;
王永和 ;
张蓬勃 .
沉积学报, 2006, (03) :387-393
[9]   利用粒度分析资料研究砾岩储层有利沉积相带 [J].
宋子齐 ;
杨金林 ;
潘玲黎 ;
路向伟 ;
王静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6) :16-18+82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储集层岩性微观特征差异性的地质意义 [J].
刘锐娥 ;
孙粉锦 ;
卫孝锋 ;
单秀琴 ;
赵虹 ;
蔺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