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西部超钾质岩Ca-Mg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9
作者
刘峪菲 [1 ,2 ]
许继峰 [3 ,1 ]
张兆峰 [1 ]
王桂琴 [1 ]
陈建林 [1 ]
黄丰 [3 ,1 ]
祝红丽 [1 ,2 ]
刘芳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拉萨地块; 超钾质岩; Ca-Mg同位素; 地幔源区; 特提斯俯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西部米巴勒及麦嘎地区的8个超钾质岩样品进行钙、镁同位素测定,在排除了风化作用、地壳混染、分离结晶及部分熔融等后期作用对超钾质岩钙、镁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后,可能有来自俯冲新特提斯洋壳的碳酸盐沉积物交代超钾质岩的地幔源区。本文研究表明,米巴勒及麦嘎地区超钾质岩的δ44Ca=0.59~0.75(平均值为0.68±0.04),明显低于上地幔(1.05±0.04)、硅酸盐地球值(0.94±0.05)及已发表的岩浆岩值(0.80±0.10),指示出超钾质岩源区含有低δ44Ca组成的物质加入;Mg同位素组成δ26Mg=-0.33-0.24(平均值为-0.29±0.03),比上地幔值(-0.25±0.07)略低,但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超钾质岩的钙、镁同位素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进一步指示其源区有同时具有低钙、低镁同位素组成的物质加入。通过对拉萨地块构造演化过程的识别,笔者认为这些具有低钙、低镁同位素组成的物质极有可能是来自俯冲新特提斯洋壳的碳酸盐沉积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45 / 5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 [J].
许志琴 ;
王勤 ;
李忠海 ;
李化启 ;
蔡志慧 ;
梁凤华 ;
董汉文 ;
曹汇 ;
陈希节 ;
黄学猛 ;
吴婵 ;
许翠萍 .
地质学报, 2016, 90 (01) :1-23
[2]   钙同位素化学分离方法研究 [J].
刘峪菲 ;
祝红丽 ;
刘芳 ;
王桂琴 ;
许继峰 ;
张兆峰 .
地球化学, 2015, 44 (05) :469-476
[3]   拉萨地块西段中新世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富集地幔源区和岩石成因:Li同位素制约 [J].
田世洪 ;
胡文洁 ;
侯增谦 ;
莫宣学 ;
杨竹森 ;
赵悦 ;
侯可军 ;
朱弟成 ;
苏嫒娜 ;
张兆卿 .
矿床地质, 2012, 31 (04) :791-812
[4]   青藏高原西南部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富集地幔源区和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J].
孙晨光 ;
赵志丹 ;
莫宣学 ;
朱弟成 ;
董国臣 ;
周肃 ;
陈海红 ;
谢烈文 ;
杨岳衡 ;
孙金凤 ;
于枫 .
岩石学报, 2008, 24 (02) :249-264
[5]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赵志丹 ;
莫宣学 ;
孙晨光 ;
朱弟成 ;
牛耀龄 ;
董国臣 ;
周肃 ;
董昕 ;
刘勇胜 .
岩石学报, 2008, 24 (02) :193-202
[6]   青藏高原南部与北部新生代高镁钾质岩地球化学对比:南北地幔源区差异 [J].
陈建林 ;
许继峰 ;
康志强 ;
王保弟 .
岩石学报, 2008, 24 (02) :211-224
[7]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中新世赛利普超钾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J].
孙晨光 ;
赵志丹 ;
莫宣学 ;
朱弟成 ;
董国臣 ;
周肃 ;
董昕 ;
谢国刚 .
岩石学报, 2007, (11) :2715-2726
[8]   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J].
陈建林 ;
许继峰 ;
康志强 ;
王保弟 .
地球化学, 2007, (05) :437-447
[9]   西藏拉萨地块高镁超钾质火山岩及对南北向裂谷形成时间和切割深度的制约 [J].
丁林 ;
岳雅慧 ;
蔡福龙 ;
徐晓霞 ;
张清海 ;
来庆洲 .
地质学报, 2006, (09) :1252-1261
[1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碰撞后超钾质岩石的时空分布及其意义 [J].
赵志丹 ;
莫宣学 ;
Sebastien NOMADE ;
Paul R RENNE ;
周肃 ;
董国臣 ;
王亮亮 ;
朱弟成 ;
廖忠礼 .
岩石学报, 2006, (04) :78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