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油藏分布研究

被引:25
作者
马春林 [1 ]
王瑞杰 [1 ]
罗必林 [2 ]
段文标 [2 ]
冯春燕 [1 ]
王绍平 [1 ]
锁玉霞 [1 ]
强阵阵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油田; 长8油层组; 砂岩储层; 油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老区未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补充层系之一。研究资料表明,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油藏的储层属于砂岩型储层,总体上物性较差,属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主干河道部位;成岩作用过程中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长8油层组上部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位置或主河道侧翼位置,具有河道砂岩比较发育、相对较好的物性特征。同时,油藏饱和度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具有正相关性。说明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的形成与储层分布和储层发育特征关系密切。同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距离油源近,两侧泥岩比较发育,具有形成油藏的有利圈闭等特征,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514 / 5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马岭油田北三区河流相储层构型综合地质研究 [J].
何文祥 ;
许雅 ;
刘军锋 ;
郭玮 .
石油学报, 2010, 31 (02) :274-279
[2]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10油层组油气运移特征与机理 [J].
段毅 ;
孙涛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建功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1) :1-7
[3]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油气运移研究 [J].
段毅 ;
吴保祥 ;
郑朝阳 ;
孙涛 ;
王建功 .
沉积学报, 2008, (02) :349-354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J].
郭正权 ;
张立荣 ;
楚美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63-71
[5]   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沉积坡折带为例 [J].
李树同 ;
王多云 ;
王彬 ;
陶辉飞 ;
刘志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83-88
[6]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安组原油成因研究 [J].
段毅 ;
张胜斌 ;
郑朝阳 ;
吴保祥 .
地质学报, 2007, (10) :1407-1415
[7]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10砂体层布规律研究 [J].
刘军峰 ;
谷珊珊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7, (03) :51-53
[8]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J].
王春宇 ;
张志国 ;
李兆明 ;
张林炎 ;
张洪彬 ;
杨志国 .
地质力学学报, 2007, (01) :70-77+96
[9]   马岭油田侏罗系Y10油组油气富集规律探讨 [J].
戴亚权 ;
文志刚 ;
余秋华 ;
郭玮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1) :39-41
[10]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及其分带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775-7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