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被引:16
作者
王瑞廷 [1 ]
任涛 [2 ]
李建斌 [2 ]
代军治 [1 ]
王东生 [1 ]
王义天 [3 ]
闫臻 [4 ]
机构
[1]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2]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 热水沉积; 成矿模式; 找矿预测;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03.010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柞水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岩、矿石稀土总量变化较大,稀土分配模式总体均为右倾型,富集轻稀土,重稀土分异不明显,重晶石脉、矿石皆呈负铈异常,铈亏损这一特征反映了成矿过程中的海底热水溶液作用。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且以重硫为主,主矿体含矿溶液总硫值与泥盆纪海水基本一致,反映硫源来自半封闭还原条件的泥盆纪海水。铅同位素分析表明矿床铅来源主要为深源,与海底火山活动存在一定关系。已有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和研究分析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泥盆世,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成岩作用同时发生,相关证据也证明热水沉积作用是主要的成矿方式。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热水喷流沉积成因,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可以分为海底喷气沉积成矿和改造成矿期两个成矿期,前者是本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形成了热水沉积岩(重晶石岩、硅质岩等)以及细粒金属矿物,建立了成矿模式。结合区内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5条找矿标志,并通过资料研究分析,从矿区外围找矿和新区找矿两个方面进行找矿预测,指出了8片预测靶区。这为深化认识柞水-山阳沉积盆地内成矿机理和指导找矿指明了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3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二元控矿”特征 [J].
王东生 ;
王瑞廷 ;
代军治 ;
王长安 ;
李建华 ;
陈荔湘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719-1729
[2]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J].
王宗起 ;
闫全人 ;
闫臻 ;
王涛 ;
姜春发 ;
高联达 ;
李秋根 ;
陈隽璐 ;
张英利 ;
刘平 ;
谢春林 ;
向忠金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527-1546
[3]   柞水—山阳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J].
王瑞廷 ;
李剑斌 ;
任涛 ;
杨智慧 ;
毛景文 ;
王涛 .
中国地质, 2008, (06) :1291-1298
[4]   秦岭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胡健民 ;
崔建堂 ;
孟庆任 ;
赵长缨 .
地质论评, 2004, (03) :323-329
[5]   沉积喷流型矿床热水沉积旋回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端木合顺 .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02) :151-155
[6]   山柞镇旬地区盆地体制与金属成矿关系 [J].
朱华平 ;
叶磊 ;
甘宝新 ;
汪长青 .
西北地质, 2003, (01) :52-58
[7]   陕西银洞子矿床热水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J].
王贵荣 ;
端木合顺 .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2, (02) :158-161
[8]   热水沉积岩及矿物岩石标志 [J].
肖荣阁 ;
张汉城 ;
陈卉泉 ;
张宗恒 .
地学前缘, 2001, (04) :379-385
[9]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J].
方维萱 ;
芦继英 .
沉积学报, 2000, (03) :431-438
[10]   柞水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J].
方维萱 .
矿物学报, 1999, (03) :34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