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美国实时功能成像科技中心的案例剖析

被引:15
作者
刘源
赵庆年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产学研融合; 案例研究; 美国实时功能成像科技中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剖析产学研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代表性案例,可以为建设完善我国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有益启示。美国实时功能成像科技中心融合产业、教育、科研等不同社会部门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其逻辑是:围绕梯队培养与多重职能确定目标导向,围绕团队分工与螺旋协同拓展教学内容,围绕资源竞争与组织重构推进活动过程。借鉴其经验,我国在目前的创新人才培养基础之上,应进一步面向重点产业强化培养战略,鼓励适度竞争激发知识创新,发挥组织柔性保障教学开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三螺旋模型的政策运用、理论反思与结构调整 [J].
许长青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 (01) :121-128
[3]  
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观照与战略抉择[J]. 袁靖宇.中国高教研究. 2018(04)
[4]   创新素养培育的实践误区与解决方案——基于创新素养模型、阶段特征与人才类型的剖析 [J].
陈静静 .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 (18) :70-77
[5]   政产学三螺旋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 [J].
刘有升 ;
陈笃彬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08) :1198-1211
[6]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
华尔天 ;
计伟荣 ;
吴向明 .
中国高教研究, 2017, (01) :82-85
[7]   论建设我国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 [J].
刘复兴 ;
檀慧玲 .
教育研究, 2016, 37 (10) :4-10+39
[8]   基于三螺旋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J].
余潇潇 ;
刘源浩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 (05) :111-115
[9]   技术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差别 [J].
杨毅刚 ;
王伟楠 ;
孟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04) :66-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