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科的缘起与流变

被引:8
作者
杨瑞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法科; 大陆法派; 英美法派; 社会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4 [];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科"自日本传入,历经长期、曲折的发展和演进,至20世纪30年代几经国家的规训而定型。清季京师大学堂法学教科体系从思想、文本到制度建构,近承日本,间接以德国为模范,亦因本土文化心理制约,发生由"政科"、"政法科"到"法政科"的特有流变。民国初年,确立由法律学门、政治学门和经济学门合组的大陆派法科样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东吴大学法科成立,北京大学法科被单独授受法律的"法律学系"所取代,英美普通法派权势日炙,改写了长期由大陆法派主导法学界的格局。旋因"中法系"执掌中央教育行政,法国学派乘势而起,确立社会学取向的法学院建制。国民政府统一后,在司法"党化"背景下,大学学制美国化与法学教科大陆派走向相辅而行。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11+161 +161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留学教育与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宪政体制构想.[D].陈健.南开大学.2013, 06
[2]  
法政人与清末法制变革研究.[D].翟海涛.华东师范大学.2012, 11
[3]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法科存废之争 [J].
杨瑞 .
近代史研究, 2014, (01) :61-73
[4]   朝阳大学法律教育初探——兼论民国时期北京律师的养成 [J].
邱志红 .
史林, 2008, (02) :48-57+189
[5]   朝阳大学与中国近现代法学教育 [J].
张钧 ;
董芳 .
法学杂志, 2004, (06) :84-86
[6]   朝阳大学——中国法学教育之一脉 [J].
熊先觉 .
比较法研究, 2001, (03) :110-112
[7]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 [J].
桑兵 .
历史研究, 1999, (03) :24-41
[8]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前期的教学改革及其优良传统 [J].
张国福 .
中外法学, 1998, (03) :120-128
[9]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 [J].
何勤华 .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06) :74-87
[10]   培养中国的近代法律家:东吴大学法学院 [J].
艾莉森·W·康纳 ;
王健 .
比较法研究, 1996, (02) :18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