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小滨麦三属杂种F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特点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兴锋
王洪刚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八倍体小黑麦; 八倍体小滨麦;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4 [小黑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黑麦和八倍体小滨麦杂种 F1 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小黑麦 /小滨麦 F1 PMC MI染色体平均构型为 1 3.1 7 +2 0 .82 +0 .37 +0 .0 2 ,与其理论构型基本一致。在三属杂种 F1 减数分裂后期 可观察到较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 ;四分体时期的子细胞普遍具有微核 ;所形成的小孢子有部分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 ,产生成熟的花粉 ,其成熟花粉的可育率为 44.1 %。在三属杂种 F1 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 ,还观察到了一些特殊的细胞学现象 :在同一个细胞中的染色质活动不同步 ,小孢子发生对称的有丝分裂 ,四分体不能正常形成 ,以及小孢子无丝分裂等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306 +3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花粉发育的研究进展 [J].
吕世友 ;
李彦舫 ;
陈祖铿 ;
林金星 .
植物学通报, 2001, (03) :340-346
[2]   植物减数分裂研究进展 [J].
李雅轩 .
植物学通报, 1999, (05) :526-529
[3]   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种配子形成途径的细胞学研究 [J].
王洪刚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03) :202-206+292
[4]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特点 [J].
王洪刚 ;
亓增军 ;
孔凡晶 ;
高居荣 ;
孔令让 .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01) :17-21
[5]   八倍体小滨麦的形成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傅杰 ;
陈漱阳 ;
张安静 .
遗传学报, 1993, (04) :317-323+383
[6]   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J].
孔令让 ;
王洪刚 ;
赵吉平 ;
姜丽君 ;
张德水 .
西北植物学报, 1992, (02) :87-94
[7]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王洪刚 ;
赵吉平 ;
张娟 ;
姜丽君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1) :7-12
[8]   小麦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J].
陆文棵 ;
郭仲琛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4, (01) :28-33+119
[9]   雄性不育和雄性能育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J].
Speciality in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Department of Biology ;
Peking University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6, (02) :141-14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