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被引:64
作者
王小纯 [1 ]
王晓航 [2 ]
熊淑萍 [2 ]
马新明 [2 ]
丁世杰 [2 ]
吴克远 [2 ]
郭建彪 [2 ]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3] 不详
[4]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供氮水平; 小麦; 产量; 氮代谢; 氮肥生理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效型品种西农509、豫农202。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类品种在N0(CK),N120(120 kg·hm-2)和N225(225 kg·hm-2)3个供氮水平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叶片GS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O3-及全氮含量等氮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肥生理利用率、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等均表现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增加供氮量,两类品种的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GS活性等氮代谢同化物指标均增加,而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但两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地上部及籽粒氮积累量、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的增幅均高于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但是,产量的增幅却显著低于低氮高效品种;氮肥生理利用率的降幅则以低氮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结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相对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具有更高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GS活性,从而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使整个氮代谢过程利用效率提高,获得更高产量。低氮高效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增产潜力较大;低氮低效品种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但是其氮素分配利用能力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569 / 25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氮代谢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王静 ;
王小纯 ;
熊淑萍 ;
马新明 ;
丁世杰 ;
郭建彪 ;
吴克远 .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 (08) :1111-1117
[2]   不同生育期花生叶片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J].
翁伯琦 ;
郑向丽 ;
赵婷 ;
徐国忠 ;
王俊宏 ;
叶花兰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01) :65-70
[3]   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黑麦植株氮素积累分配特性 [J].
张锡洲 ;
吴沂珀 ;
李廷轩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 (02) :151-158
[4]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J].
冯洋 ;
陈海飞 ;
胡孝明 ;
蔡红梅 ;
徐芳森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01) :7-16
[5]   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J].
谷岩 ;
胡文河 ;
徐百军 ;
王思远 ;
吴春胜 .
生态学报, 2013, 33 (23) :7399-7407
[6]   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王秀斌 ;
徐新朋 ;
孙刚 ;
孙静文 ;
梁国庆 ;
刘光荣 ;
周卫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06) :1279-1286
[7]   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后期氮素积累转运特征 [J].
叶利庭 ;
宋文静 ;
吕华军 ;
栗艳霞 ;
沈其荣 ;
张亚丽 .
土壤学报, 2010, 47 (02) :303-310
[8]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J].
张福锁 ;
王激清 ;
张卫峰 ;
崔振岭 ;
马文奇 ;
陈新平 ;
江荣风 .
土壤学报, 2008, (05) :915-924
[9]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动态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附视频 [J].
杨延兵 ;
高荣岐 ;
尹燕枰 ;
管延安 ;
张华文 .
华北农学报, 2007, (03) :43-47
[10]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与氮吸收对氮素供应的响应及生理机制 [J].
韩胜芳 ;
李淑文 ;
吴立强 ;
文宏达 ;
肖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4) :80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