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年”看澜湄地区制度竞合

被引:9
作者
邓涵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澜湄地区; 制度竞合; 澜湄合作; “峰会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4.1 [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正在日益复杂化。2018年作为"峰会年",可以为评估该地区的制度竞合提供有效的视角。通过提出参与成员是否具有排他性、主导成员是否为同类型国家、议题领域是否重叠、合作内容是否涉及"高级政治"、目标原则是否具有外向性这5个维度的指标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中国、日本、越南和泰国四个关键国家的互动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发现,澜湄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被夸大了;澜湄合作与日本—湄公河合作互为主要的竞争对象,但前者是被动跟随而非主动挑起竞争;柬老越发展三角、柬老缅越合作与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也相互竞争,但后者正在取得优势;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之间不会出现"制度达尔文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57+160 +160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峰会外交(1993~2018):发展进程、战略评估与未来展望 [J].
门洪华 ;
王骁 .
当代亚太, 2018, (06) :133-157+160
[3]  
澜湄合作:从“信任危机”到“可持续的信任建构过程”[J]. Chayodom Sabhasri,Piti Srisangnam,王海峰,蓝襄云.中国-东盟研究. 2017(02)
[4]   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 [J].
李杨 ;
黄艳希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 (10) :114-136+159
[5]   “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 [J].
卢光盛 ;
金珍 .
战略决策研究, 2016, 7 (03) :22-38+105
[6]   机制拥堵还是大国协调——区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 [J].
毕世鸿 .
国际安全研究, 2013, 31 (02) :58-73+156
[7]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 [J].
贺圣达 .
南洋问题研究, 2005, (01) :6-14+45
[8]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新形势及其影响 [J].
马燕冰 .
现代国际关系, 1996, (07) :19-23
[10]   沿澜沧江—湄公河对外开放是我加强与东南亚合作的战略之举 [J].
吴志纯 ;
唐敬年 .
中国软科学, 1992, (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