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的成因及其对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西地区须四段储层为例
被引:79
作者:
孟万斌
[1
,2
]
吕正祥
[3
]
冯明石
[1
]
张世华
[3
]
李敏
[1
,2
]
麦发海
[1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自生伊利石;
川西地区;
须四段;
相对优质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经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第二种由埋藏期钾长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形成;第三种由钾长石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双重影响。它能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储层质量,但颗粒包膜伊利石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保护原生孔隙,埋藏成岩过程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以及钾长石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于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83 / 79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