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结构演变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齐艳军 [1 ]
张人禾 [1 ]
Tim LI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International Pacific Research 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University of
关键词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大气季节内振荡; 结构演变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8年发生在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显著的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三维结构演变等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的异常强降水对应着该地区强的ISO活动。利用位相合成方法,对长江流域两个典型的季节内循环周期的ISO降水、850 h Pa水平风场以及水汽和垂直速度等循环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在低频环流场上,对流层低层的低频气旋和反气旋环流表现出交替在热带西北太平洋增强并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发展的特征,当异常气旋环流移动到长江流域上空时,长江流域正好位于气旋环流西南侧的东北风异常和西北太平洋上向西移动的反气旋环流西北侧的西南风异常环流汇合处的下方,引起该地区强降水的发生。在强降水阶段的ISO的垂直结构上,上升运动和水汽表现出从华南到长江流域自南向北移动的特征,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来自南方充足的水汽为增强长江流域地区的降水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应用前景与展望——“次季节-季节预测(S2S)”会议评述 [J].
齐艳军 ;
容新尧 .
气象科技进展, 2014, 4 (03) :74-75
[2]  
Recent Adv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J]. 李天明.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4(01)
[3]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Before and After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J]. 齐艳军,张人禾,赵平,翟盘茂.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3(05)
[4]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Abrupt Drought-Flood Transition over Mid-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1 and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ver Mid-High Latitudes of East Asia[J]. 杨双艳,武炳义,张人禾,周顺武.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3(02)
[5]   MJO研究新进展 [J].
李崇银 ;
潘静 ;
宋洁 .
大气科学, 2013, (02) :229-252
[6]   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对长江流域持续暴雨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杨秋明 ;
宋娟 ;
李熠 ;
谢志清 ;
黄世成 ;
钱玮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8) :876-884
[7]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实时监测预测业务 [J].
贾小龙 ;
袁媛 ;
任福民 ;
张勤 .
气象, 2012, 38 (04) :425-431
[8]   基于季节内振荡的延伸预报试验 [J].
梁萍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 2012, (01) :102-116
[9]   南海地区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的可能影响 [J].
陈尚锋 ;
温之平 ;
陈文 .
大气科学 , 2011, (05) :982-992
[10]   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研究 [J].
琚建华 ;
刘一伶 ;
李汀 ;
李跃清 .
大气科学 , 2010, (02) :25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