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气成藏机制探讨

被引:5
作者
江涛 [1 ]
刘占勇 [1 ]
王佟 [2 ]
宋洪柱 [1 ]
机构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煤系气; 成藏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发育多套含煤碎屑岩系,为上古生界气藏主要烃源岩。结合煤系气概念及其内涵,将上古生界天然气藏以下石盒子组区域分布的"桃花泥岩"为界划分为下部(C2b-P2x)煤系气藏以及上部(P2sh-P3q)非煤系气藏,并在沉降史模拟与构造热年代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古生界气藏压力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藏机制,认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煤系气成藏主要集中于145~115 Ma的加载增压原生成藏阶段以及115~65 Ma的压力调整再平衡成藏阶段;早白垩世末期以来南北生烃能力差异、煤系气横向运移的生气增压能量亏损、煤系气作为非煤系气源以及后期天然气逸散共同造成了煤系气藏纵向和横向上的压力分异;上古生界煤系气勘查应主要集中于研究区南部的米脂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系统研究及其意义 [J].
王佟 ;
王庆伟 ;
傅雪海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4, 42 (01) :24-27
[2]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曹代勇 ;
姚征 ;
李靖 .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 (01) :89-92+105
[3]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米脂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压力分布特征 [J].
江涛 ;
陈刚 ;
丁超 ;
李振华 .
特种油气藏, 2010, 17 (03) :48-51+122
[4]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榆林地区中生代沉降史分析 [J].
王志维 ;
陈刚 ;
李睿 ;
白国娟 ;
江涛 ;
丁超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 23 (03) :1-6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J].
李仲东 ;
惠宽洋 ;
李良 ;
周文 ;
张哨楠 ;
过敏 .
矿物岩石, 2008, (03) :77-83
[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SHRIMP测年地质意义 [J].
杨兴科 ;
晁会霞 ;
郑孟林 ;
姚卫华 ;
杨旭升 .
矿物岩石, 2008, (01) :54-63
[7]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LA-ICP 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肖媛媛 ;
任战利 ;
秦江锋 ;
曾震 .
地质论评, 2007, (05) :656-663
[8]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峰值年龄事件及其沉积-构造响应 [J].
陈刚 ;
王志维 ;
白国绢 ;
孙建博 ;
章辉若 ;
李向东 .
中国地质, 2007, (03) :375-383
[9]   论东胜矿床油气逸散蚀变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意义 [J].
吴柏林 ;
邱欣卫 .
中国地质, 2007, (03) :455-462
[10]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矿意义[J].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崔军平,肖媛媛,肖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