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胜矿床油气逸散蚀变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25
作者
吴柏林
邱欣卫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东胜矿床; 油气逸散蚀变; 绿色蚀变; 漂白现象; 砂岩型铀矿; 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显著特点,首先是矿床存在明显的绿色蚀变控矿带以及漂白现象,其次是含矿层较广泛地分布有不连续透镜状碳酸盐化钙质胶结砂岩。经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鉴定、包裹体化学成分等项测试,认为绿色蚀变和漂白现象是在大范围还原性环境下形成的,而其中的还原性流体主要与油气逸散作用有关;经对含矿层罐顶气和碳酸盐碳同位素以及部分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后认为,上述蚀变现象主要与上古生界来源的含CH4、H2S、CO、CO2等成分的煤成气向北东方向的逸散蚀变作用有关。故可认为,顺油气逸散方向的盆地边缘且位于绿色蚀变带前锋线的区域是铀矿成矿及找矿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J].
向伟东 ;
方锡珩 ;
李田港 ;
陈晓林 ;
庞雅庆 ;
程华汉 .
铀矿地质, 2006, (05) :257-266
[2]   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J].
李胜祥 ;
韩效忠 ;
蔡煜琦 ;
郑恩玖 ;
王保群 .
中国地质, 2006, (03) :582-590
[3]   东胜砂岩型铀矿后生蚀变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矿意义 [J].
吴柏林 ;
刘池阳 ;
张复新 ;
方锡衍 ;
刘雄 .
地质学报, 2006, (05) :740-747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油气运聚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 [J].
冯乔 ;
张小莉 ;
王云鹏 ;
樊爱萍 ;
柳益群 .
地质学报, 2006, (05) :748-752
[5]   东胜砂岩型铀矿形成中天然气地质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吴柏林 ;
王建强 ;
刘池阳 ;
王飞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225-232
[6]   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 [J].
焦养泉 ;
陈安平 ;
杨琴 ;
彭云彪 ;
吴立群 ;
苗爱生 ;
王敏芳 ;
徐志诚 .
铀矿地质, 2005, (01) :8-15
[7]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J].
吴伯林 ;
徐高中 ;
李卫红 ;
龚斌利 ;
张复新 .
中国地质, 2004, (01) :101-107
[8]   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J].
周巧生 ;
李占游 .
中国地质, 2003, (02) :186-191
[9]   中国北方主要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J].
夏毓亮 ;
林锦荣 ;
刘汉彬 ;
范光 ;
侯艳先 .
铀矿地质, 2003, (03) :129-136+160
[10]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J].
高波 ;
陶明信 ;
张建博 ;
张晓宝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3)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