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南缘早白垩世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1
作者
李晓勇 [1 ]
范蔚茗 [2 ]
王岳军 [2 ]
夏斌 [2 ]
范立勇 [2 ]
机构
[1] 株州工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源区混合; 地壳再循环; 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 大营组; 平顶山; 华北克拉通南缘;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6.02.012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平顶山早白垩世大营组中基性火山岩样品为钾质和钾玄岩石系列,主要由粗安岩组成,属于偏铝质岩石。低MgO(2.25%2.88%)和Cr(17.5~30.0μg/g)、Ni(17.4~23.3μg/g),高Al2O3(17.32%17.56%)和K2O(4.43%4.56%),K2O/Na2O>1。稀土表现出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分布型式,(La/Yb)CN=14.0~14.7,HREE弱分馏,(Gd/Yb)CN=2.42~2.66,富集Rb、Ba、K、LREE和亏损Nb-Ta、Th,弱的Sr正异常。Sr-Nd同位素较富集87Sr/86Sr(t)=0.706877~0.707005,εNd(t)=-10.9-11.6。大营组中基性火山源区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类似于晚中生代苏鲁造山带基性火山岩,北大别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和北淮阳中基性火山岩(Fanetal.,2001,2004;Wangetal.,2005),暗示其可能具有相似的岩石成因,即大营组中基性火山来自于古老陆下岩石圈地幔和深俯冲的扬子下地壳混合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说明华北和扬子陆块在三叠纪碰撞过程中,扬子陆壳深俯冲再循环进入华北岩石圈地幔,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没有直接的动力学关系,而形成于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下。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