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
被引:1
作者
:
谢世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谢世文
[
1
]
冯一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冯一波
[
1
,
2
]
葛鹏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葛鹏莉
[
1
,
2
]
姚尚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地质研究所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姚尚胜
[
3
]
机构
: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地质研究所
来源
:
天然气技术
|
2010年
/ 4卷
/ 06期
关键词
:
输导体系;
成藏;
油气分布;
麻黄山;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基于野外区调、取心测录井、试油等资料进行麻黄山西区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复杂的断裂背景及前侏罗纪千沟万壑的古地貌使得该区中生界油气输导体系多样化;断裂体系是油气运移的重要输导介质,其有效性与断裂封闭性及时空配置相关,时空配置在西缘冲断带、中央凹陷带、东部凸起带各有不同,根据主干输导介质及其输导路线相应归纳为单一断裂"直排型"、断裂—不整合"烟花状"及断裂—不整合—裂缝"折曲型"输导体系;西缘冲断带以"直排型"输导体系为主,发育断块油藏和断背斜油藏,面积小、油柱高度大;中央凹陷带以"烟花状"输导体系为主,主要为致密低渗岩性油藏,规模小;东部凸起带发育裂隙,以"折曲型"输导体系为主,多为次生油藏,主要为岩性—背斜(鼻状)油藏,油水分异彻底。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78 +78-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长、延安组裂缝成因及期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虎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文
;
姜文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姜文利
;
刘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刘岩
;
梁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梁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5)
:811
-817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秀芹
;
刘新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新社
;
李士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
-161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沉积响应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斌
;
孟自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孟自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岩
;
李相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李相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4)
:703
-709
[4]
断裂活动时期的垂向开启程度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广
;
王有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王有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12
-14+111
[5]
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J].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6]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
-149+201
[7]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宏观格架及构成特征——以东营凹陷为例
[J].
熊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熊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74
-478
[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池洋
;
赵红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赵红格
;
王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
-747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J].
段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段毅
;
张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张辉
;
吴保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吴保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朝阳
;
王传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王传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7
-20
[10]
利用包裹体信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的运移规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米敬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贤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德汉
;
李贤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贤庆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申家贵
.
石油学报,
2003,
(05)
:46
-51
←
1
2
→
共 16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长、延安组裂缝成因及期次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虎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文
;
姜文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姜文利
;
刘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刘岩
;
梁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梁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5)
:811
-817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秀芹
;
刘新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新社
;
李士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
-161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沉积响应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斌
;
孟自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孟自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岩
;
李相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李相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4)
:703
-709
[4]
断裂活动时期的垂向开启程度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广
;
王有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王有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12
-14+111
[5]
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J].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6]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
-149+201
[7]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宏观格架及构成特征——以东营凹陷为例
[J].
熊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熊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74
-478
[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池洋
;
赵红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赵红格
;
王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
-747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油气运移
[J].
段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段毅
;
张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张辉
;
吴保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吴保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朝阳
;
王传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王传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7
-20
[10]
利用包裹体信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的运移规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米敬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贤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德汉
;
李贤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贤庆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申家贵
.
石油学报,
2003,
(05)
:46
-5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