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碰撞、深断裂和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被引:61
作者
芮宗瑶 [1 ]
侯增谦 [1 ]
李光明 [2 ]
张立生 [2 ]
王龙生 [1 ]
唐索寒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B型俯冲; A型俯冲; 碰撞造山带; 深断裂带;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论是碰撞前的B型俯冲,还是碰撞后的A型俯冲,形成斑岩铜矿都必须要有洋壳或上地幔为主的物质参与。因此斑岩铜矿的初始锶值都小于0.708,超过0.708,则意味地壳物质的增多,将形成斑岩钼矿和斑岩钨锡矿。斑岩铜矿带常常与切穿地壳的深断裂带平行共生,并产于其上盘,在该地带往往发育壳幔混合以幔为主的深源花岗质浅成-超浅成小斑岩体。含铜斑岩和埃达克岩可能均为俯冲和交代产物,因而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到俯冲末期它们分道扬镳了。文章通过对冈底斯斑岩铜(钼、金和多金属)矿带的分析,来讨论俯冲、碰撞和深断裂带与斑岩铜矿的关系。同时也通过我国中央碰撞造山带仅发育斑岩钼矿,而缺乏斑岩铜矿,从而证明上地幔物质的加入对斑岩铜(金)矿的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埃达克岩的多样性
    张旗
    许继峰
    王焰
    肖龙
    刘红涛
    王元龙
    [J]. 地质通报, 2004, (Z2) : 959 - 965
  • [2] 斑岩铜矿的源岩或源区探讨
    芮宗瑶
    张立生
    陈振宇
    王龙生
    刘玉琳
    王义天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29 - 238
  • [3] 印度—亚洲俯冲带结构——岩浆作用证据
    赵志丹
    莫宣学
    罗照华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张凤琴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49 - 157
  • [4] 地壳深俯冲与富钾火山岩成因
    邱检生
    徐夕生
    蒋少涌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91 - 200
  • [5] 中国西部柴北缘—阿尔金的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及其原岩性质探讨
    杨经绥
    张建新
    孟繁聪
    史仁灯
    吴才来
    许志琴
    李海兵
    陈松永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291 - 314
  • [6] 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
    洪大卫
    王涛
    童英
    王晓霞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231 - 256
  • [7]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35 - 148
  • [8]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芮宗瑶
    侯增谦
    曲晓明
    张立生
    王龙生
    刘玉琳
    [J]. 矿床地质, 2003, (03) : 217 - 225
  • [9]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侯增谦
    莫宣学
    高永丰
    曲晓明
    孟祥金
    [J]. 矿床地质, 2003, (01) : 1 - 12
  • [10] 青藏高原东南缘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研究取得新进展
    梁华英
    [J]. 矿床地质, 2002, (04) : 365 -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