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耕与隔灌对麦玉两熟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张盼峰 [1 ]
杨鹏 [2 ]
焦念元 [1 ]
汪江涛 [1 ]
杨萌珂 [1 ]
宁堂原 [3 ]
付国占 [1 ]
机构
[1]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3]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轮耕; 隔畦交替灌溉; 麦玉两熟; 光合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明轮耕与隔畦交替灌溉实现麦玉两熟周年均衡增产、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合机理,本试验研究了旋耕-深耕轮耕和隔畦交替灌溉对小麦、玉米功能叶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周年灌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值,提高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周年产量提高了6.7%13.0%,周年灌水生产效率提高了12.2%;与全灌相比,隔畦交替灌溉的小麦、玉米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降低,明显降低了小麦的蒸腾速率,周年产量仅降低了2.7%,灌水生产效率却提高了41.3%,达到152.5kg·hm-2·mm-1。这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功能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周年产量,隔畦交替灌溉后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灌水生产效率,这对进一步探索深耕-旋耕轮耕制和改进农田灌溉方式,提高黄淮海麦玉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吴金芝 ;
黄明 ;
李友军 ;
陈明灿 ;
姚宇卿 ;
郭大勇 ;
黄海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5) :17-21
[12]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国峰 ;
陈阜 ;
肖小平 ;
伍芬琳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109-113
[13]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远红伟 ;
陆引罡 ;
刘均霞 ;
崔保伟 .
华北农学报, 2007, (S1) :140-143
[14]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友军 ;
吴金芝 ;
黄明 ;
姚宇卿 ;
张灿军 ;
蔡典雄 ;
金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2) :44-48
[15]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Roland J Buresh ;
许桂玲 ;
敖和军 ;
王淑红 .
作物学报, 2006, (11) :1728-1736
[16]   春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研究 [J].
连彩云 .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08) :21-22
[17]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J].
江晓东 ;
王芸 ;
侯连涛 ;
李增嘉 ;
王雪 ;
郭志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66-69
[18]   华北残茬覆盖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生长分析 [J].
付国占 ;
王俊忠 ;
李潮海 ;
曹鸿鸣 ;
王振林 ;
焦念元 ;
李春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4) :12-15+21
[19]   深耕对小麦发育及节水效果影响的研究 [J].
李涛 ;
李金铭 ;
赵景辉 ;
常志斌 .
山东农业科学, 2003, (03) :18-20
[20]   隔沟交替灌溉对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益 [J].
梁宗锁 ;
康绍忠 ;
石培泽 ;
潘英华 ;
何立绩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6)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