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年保玉则山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的湖泊演化与古冰川发育

被引:15
作者
类延斌 [1 ]
张虎才 [1 ]
尚华明 [2 ]
杨伦庆 [1 ]
雷国良 [3 ]
张文翔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3]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希门错; 湖泊沉积; 冰碛物年代;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P343.61 [];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冰蚀湖中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及气候变化的历史,还间接地反映冰川发育过程。年保玉则山(果洛山)下的希门错是在冰川强烈退缩后形成的一个典型冰蚀湖。从地域分布上讲,该区冰川发育遗迹分为4个部分,即上希门错以上、上希门错和希门错之间、希门错出口附近和希门错以北6~10km处。前人依据冰碛物的暴露年龄和上覆黄土的热释光年代将上述4组冰碛物划分为4次冰进,包括形成于MIS3阶段的尼格曲冰期、形成于末次盛冰期的希门错冰期、以上希门错和希门错之间的冰碛物作为标志的末次冰消期和形成于全新世的新冰期。通过对采自希门错长达12.8m的岩芯研究发现,希门错自约38kaB.P.以来有连续的湖泊沉积,这一地质证据说明在湖泊存在的这段时间内,冰川规模都没有超过现在湖泊所在位置。希门错冰期的形成时代应该至少老于湖泊沉积物底界的年龄,即大于38kaB.P.,而并非末次冰盛期的产物;尼格曲冰期的形成时代则应该更老。文章还初步分析了湖泊沉积物与冰碛物测年结果代表的不同意义和差别及其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认为冰碛物的暴露年代和热释光年代均可能代表了冰川退缩后的年代,而不能代表冰川的形成和发育年龄,冰川存在的时间要比通过冰碛物所测的年代更老。进一步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典型冰蚀湖的形成时代、演化过程不仅有利于对湖泊气候环境记录的全面认识,也将为冰川形成与演化历史、特别是冰川形成年代和其他测年资料的科学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南海的氧同位素3期 [J].
郑洪波 ;
杨文光 ;
贺娟 ;
梅西 ;
陈国成 ;
谢昕 ;
黄恩清 ;
苏翔 ;
乔培军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68-78
[2]   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 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 [J].
李世杰 ;
张宏亮 ;
施雅风 ;
朱照宇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22-131
[3]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年代学研究 [J].
张虎才 ;
雷国良 ;
常凤琴 ;
樊红芳 ;
杨明生 ;
张文翔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511-521
[4]   柴达木察尔汗贝壳堤剖面Sr同位素及其环境意义 [J].
牛洁 ;
张虎才 ;
常凤琴 ;
陈玥 ;
樊红芳 ;
张文翔 ;
杨明生 ;
雷国良 .
高校地质学报 , 2007, (01) :14-22
[5]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J].
罗超 ;
杨东 ;
彭子成 ;
张兆峰 ;
刘卫国 ;
贺剑峰 ;
张彭熹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114-121
[6]   青藏高原东北部希门错湖岩心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类延斌 ;
张成君 ;
尚华明 ;
张虎才 ;
李佳佳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3) :31-38
[7]   南海北部氧同位素3期时上部海水结构的变化 [J].
黄宝琦 ;
杨文瑜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436-441
[8]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J].
程海 ;
艾思本 ;
王先锋 ;
汪永进 ;
孔兴功 ;
袁道先 ;
张美良 ;
林玉石 ;
覃嘉铭 ;
冉景丞 .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157-163
[9]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长江三角洲古环境初步研究 [J].
杨达源 ;
陈可锋 ;
舒肖明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25-530
[10]   贵州都匀七星洞石笋剖面晚更新世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学 [J].
覃嘉铭 ;
袁道先 ;
程海 ;
林玉石 ;
张美良 ;
王华 ;
冯玉梅 ;
涂琳玲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3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