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

被引:456
作者
伍醒 [1 ]
顾建民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学以进德; 深度教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课程思政"突出了课程建构精神的育人内涵,提出了"以德为先"的课程价值论以及"立德""求知"相统一的课程发展观,是课程理论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阐释。从比较的视野看,西方知识道德论的厚重传统开辟了"学以进德"的逻辑理路,彰显了课程知识道德与价值意义的历史逻辑。我国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旨在推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制度改进,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在行动层面,"课程思政"须将课堂作为主要场所,倚重师生作为改革行动者的能动作用,引导教师转换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行动。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透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迷局 [J].
吴洪富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37 (12) :94-102
[3]   促进19世纪德国大学中科学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 [J].
冯典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37 (07) :72-79
[4]   大学课程:回顾、反思与视角转换 [J].
谢冉 .
现代大学教育, 2014, (01) :13-18+111
[5]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 [J].
鲁洁 .
教育研究, 2005, (12) :11-14+42
[6]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 [J].
聂迎娉 ;
傅安洲 .
大学教育科学 , 2018, (05) :38-43
[7]  
知识演进视域下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迁.[M].伍醒.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8]  
什么是科学.[M].吴国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9]  
知识制度视野中的大学发展.[M].朴雪涛; 著.人民出版社.2006,
[10]  
赫尔巴特文集.[M].[(德)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著];李其龙;郭官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