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11
作者
孙颖 [1 ]
安俐静 [1 ]
于泓 [2 ]
机构
[1]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2] 天津大学求是学部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胜任力; 工程伦理;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TB1-4 [];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08 ;
摘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素质;两者兼备,有利于工程技术人才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职业胜任力。对一所"985"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知,试点院系学生的显性职业胜任力和隐性职业胜任力具有不同的维度建构;自入学以来,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的显性胜任力得到了迅速地提升,而隐性胜任力的提升尚有不足。这一结果表明"卓越计划"应该在提高显性职业胜任力的基础上,加强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以提高隐性职业胜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师资问题与课程体系设置 [J].
尹立孟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9) :163-164+181
[2]   推进卓越工程师孵化的现实阻力及对策性思考 [J].
孙颖 ;
陈士俊 ;
杨艺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05) :40-45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J].
林健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04) :10-17+57
[4]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 [J].
宋佩维 .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07) :25-27+29
[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 [J].
林健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04) :21-29
[6]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势在必行 [J].
李人宪 ;
刘丽娜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6) :115-118
[7]   基于管理伦理视角的胜任力模型应用分析 [J].
李明斐 ;
陈尚卿 .
辽宁经济, 2005, (12) :66-67
[8]   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J].
王重鸣 ;
陈民科 .
心理科学, 2002, (05) :513-516+637
[9]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J].
Li, Jessica ;
Fu, Shengli .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2, 18 (02) :339-349
[10]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ethic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 systematic and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approach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J] . Pei-Fen Chang,Dau-Chung Wang.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 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