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中部夏季降水主要空间型及环流特征

被引:16
作者
申红艳 [1 ,2 ]
陈丽娟 [3 ]
胡泊 [1 ]
乔少博 [1 ]
张调风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
[2] 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3]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西北中部; 夏季降水型; 主模态;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西北地区中部55个站点1961—2015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中部夏季降水异常模态及同期大气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条件。结果表明:西北中部夏季降水存在三类主要空间模态:全区一致型、东西反相型及类似"三明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造成降水不同空间模态的环流和水汽条件不同:全区一致降水正异常时,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偏东,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热带太平洋北上的水汽输送,同时在西北中部大范围地区有明显的水汽辐合;东多西少型降水正异常对应"丝绸之路"遥相关型环流,中亚增强的反气旋性环流提供了较强的冷空气,西北太平洋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南侧的偏东风输送水汽,在甘肃东部地区形成较明显的水汽辐合;类似"三明治"型降水正异常对应欧亚中高纬环流为北高南低型分布,贝加尔湖南侧低槽加强提供了西风异常,而水汽主要源自孟加拉湾向高原东侧的输送,在青海南部形成明显的水汽辐合,以致青南牧区降水偏多。综合分析表明,三种主要模态的冷空气条件和水汽来源具有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春季南支槽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降水、大气环流的关系 [J].
张永莉 ;
范广洲 ;
朱克云 ;
袁东升 ;
华维 ;
王炳赟 .
高原气象 , 2016, (04) :934-945
[2]   关中地区两次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J].
张雅斌 ;
马晓华 ;
冉令坤 ;
侯建忠 .
高原气象, 2016, (03) :708-725
[3]   中国西北干旱区夏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 [J].
王昊 ;
李栋梁 ;
王慧 .
高原气象, 2016, 35 (02) :363-374
[4]   高原热力作用对高原夏季风爆发的指示意义 [J].
白彬人 ;
胡泽勇 .
高原气象, 2016, (02) :329-336
[5]   西北地区东部强降水过程与大气低频振荡关系分析 [J].
柳媛普 ;
孙国武 ;
冯建英 ;
李耀辉 ;
王芝兰 .
高原气象, 2016, 35 (01) :86-93
[6]   西北干旱区夏季强干、湿事件降水环流及水汽输送的再分析 [J].
蔡英 ;
宋敏红 ;
钱正安 ;
吴统文 ;
栾晨 .
高原气象, 2015, 34 (03) :597-610
[7]   夏季东亚高空急流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J].
陆日宇 ;
林中达 ;
张耀存 .
大气科学, 2013, (02) :331-340
[8]   东亚副热带急流与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J].
兰明才 ;
张耀存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258-265
[9]   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 [J].
赵传成 ;
王雁 ;
丁永建 ;
叶柏生 ;
姚淑霞 .
高原气象, 2011, 30 (02) :385-390
[10]   北大西洋涛动对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J].
杨莲梅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 2008, (05) :1187-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