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以黄山市为例
被引:68
作者:
李磊
[1
,2
]
陆林
[1
,2
]
穆成林
[3
]
孙小龙
[4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3] 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4]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高铁网络化;
典型旅游城市;
旅游流;
圈层结构;
高铁旅游轴线;
区位优势;
极化效应;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5.024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532.8 [地方铁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交通对旅游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铁作为近年来我国诞生的新兴地理要素,正在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高铁对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高铁开通前(2015年4月)、高铁刚开通(2015年8月)、高铁运行两年(2017年7月)、高铁网络形成(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观测、调查和预测,结合3 600份调查问卷和955条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线路数据,借助Excel、SPSS、UCINET、ArcGIS、Photoshop等分析软件和研究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高铁刚开通,黄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高铁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逐渐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显著,核心区逐渐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形成新的旅游发展轴线,网络整体合作水平上升,"旅游核心+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黄山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呈现极化发展趋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普遍提升,成长为次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非高铁沿线城市节点功能普遍下降。③预计到2020年,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将建成,黄山市高铁网络持续优化,旅游流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发育更加完善,沿高铁线路将形成多个环形核心区,边缘区将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黄山市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对周边旅游地的辐射功能亦不断提升。黄山市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再次提升,沿高铁网络将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交通核心,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强,整体网络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④高铁开通至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逐渐由不均衡的"网状"结构演化为"网状+链状"结构,待2020年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将再演化为"核心—边缘—飞地"圈层结构,核心区辐射半径扩大至900 km,旅游地系统进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成熟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6+225
+225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