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北部希勒库都克斑岩钼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

被引:32
作者
王莉娟 [1 ,2 ]
王京彬 [1 ,2 ]
王玉往 [1 ,2 ]
龙灵利 [1 ,2 ]
王书来 [2 ]
蒲克信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希勒库都克; 斑岩型铜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流体混合; 准噶尔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希勒库都克斑岩铜钼矿床铜钼矿化与安山玢岩脉、英安玢岩脉有关,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向外发育绿泥石化、深部发育夕卡岩型蚀变。浅部以钼矿化为主,向深部铜钼矿化并存。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相比,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少而小,气体包裹体少,含CO2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发育,子矿物以NaCl为主,基本不出现KCI子矿物。钼富集处出现了富CO2流体的沸腾,铜富集处出现了成群分布的含大子矿物包裹体,沸腾消失。钼的成矿主要与富CO2成矿流体沸腾及斑岩型蚀变和夕卡岩蚀变有关,钼主要源于地壳,成矿温度为280~530℃,集中在300~400℃左右。铜主要与直接从深源基性岩浆出溶的高盐度流体及夕卡岩型蚀变有关,铜主要源于上地幔,主要成矿温度低于350℃。晚期流体的成矿温度为180~300℃左右。希勒库都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反映了壳源与幔源流体混合、岩浆热液与天水混合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944 / 9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初论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形成机制 [J].
董连慧 ;
徐兴旺 ;
屈迅 ;
李光明 .
岩石学报, 2009, 25 (04) :713-737
[2]   新疆北部后碰撞与幔源岩浆有关的成矿谱系 [J].
王京彬 ;
王玉往 ;
周涛发 .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743-752
[3]   新疆富蕴希力库都克地区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J].
王玉往 ;
王京彬 ;
王书来 ;
王莉娟 ;
丁汝福 ;
蒲克信 .
地质学报, 2008, (02) :221-233+293
[4]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李诺 ;
陈衍景 ;
赖勇 ;
李文博 .
岩石学报, 2007, (09) :2177-2188
[5]   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 [J].
王京彬 ;
徐新 .
地质学报, 2006, (01) :23-31
[6]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斑岩成矿系统金属成矿的制约 [J].
张德会 ;
张文淮 ;
许国建 .
地学前缘, 2001, (03) :193-202
[7]   四极质谱测定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 [J].
朱和平 ;
王莉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86-590
[8]   新疆北部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年代学研究 [J].
周肃 ;
蔡红 ;
谢才富 .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6, (04) :52-56
[9]   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与成矿作用研究 [J].
叶欣 ;
王莉娟 .
地质与勘探, 1989, (06) :14-21+8
[10]   乌奴格吐山下壳源斑岩铜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J].
王之田 ;
秦克章 .
矿床地质, 1988, (04)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