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准噶尔北部希勒库都克斑岩钼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
被引:32
作者:
王莉娟
[1
,2
]
王京彬
[1
,2
]
王玉往
[1
,2
]
龙灵利
[1
,2
]
王书来
[2
]
蒲克信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希勒库都克;
斑岩型铜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流体混合;
准噶尔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希勒库都克斑岩铜钼矿床铜钼矿化与安山玢岩脉、英安玢岩脉有关,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向外发育绿泥石化、深部发育夕卡岩型蚀变。浅部以钼矿化为主,向深部铜钼矿化并存。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相比,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少而小,气体包裹体少,含CO2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发育,子矿物以NaCl为主,基本不出现KCI子矿物。钼富集处出现了富CO2流体的沸腾,铜富集处出现了成群分布的含大子矿物包裹体,沸腾消失。钼的成矿主要与富CO2成矿流体沸腾及斑岩型蚀变和夕卡岩蚀变有关,钼主要源于地壳,成矿温度为280~530℃,集中在300~400℃左右。铜主要与直接从深源基性岩浆出溶的高盐度流体及夕卡岩型蚀变有关,铜主要源于上地幔,主要成矿温度低于350℃。晚期流体的成矿温度为180~300℃左右。希勒库都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反映了壳源与幔源流体混合、岩浆热液与天水混合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944 / 954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