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

被引:68
作者
李军 [1 ]
刘丽峰 [2 ]
赵玉合 [1 ]
涂广红 [1 ]
周立宏 [3 ]
肖敦清 [3 ]
高嘉瑞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关键词
古潜山油气藏; 残留盆地; 勘探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历史、研究现状、分类及特征,并指出开展“残留盆地”的研究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作者按照简单易行的原则,将古潜山油气藏分为两大类共六种.随后作者阐述了形成大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条件,包括构造背景、沉积环境以及成藏配置等等,最后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主要有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古潜山内幕裂缝预测技术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1]   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郝琦 ;
刘震 ;
查明 ;
李春霞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3) :384-390
[2]   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认识 [J].
郝天珧 ;
徐亚 ;
胥颐 ;
Suh Mancheol ;
刘建华 ;
戴明刚 ;
李志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458-468
[3]   地震与测井数据综合预测裂缝发育带 [J].
李军 ;
郝天珧 ;
赵百民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1) :179-183
[4]   断块运动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J].
倪金龙 ;
夏斌 .
天然气工业, 2006, (02) :32-35+161
[5]   中国海域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J].
刘光鼎 ;
陈洁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4) :881-888
[6]  
徐徽,何幼斌,程光华.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发育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S3)
[7]   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发育规律与发育模式 [J].
林会喜 ;
秦永霞 ;
徐国盛 ;
袁海锋 ;
刘树根 ;
李莉 .
矿物岩石, 2005, (04) :91-97
[8]   碳酸盐岩储层地震信息响应及横向预测 [J].
杨风丽 ;
王清 ;
沈财余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1235-1239
[9]   以地球物理为先导,开展残留盆地的油气勘探 [J].
刘光鼎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1154-1159
[10]   古潜山裂缝性油藏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J].
陈钢花 ;
王学军 ;
王永刚 ;
朱家俊 ;
杨海霞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3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