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31
作者
郝琦 [1 ]
刘震 [1 ]
查明 [2 ]
李春霞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裂缝; 储层特征; 太古界; 控制因素; 茨榆坨潜山; 辽河;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03.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实测、裂缝统计、包裹体分析、裂缝分形等技术方法,研究了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茨榆坨潜山太古界4类变质岩中,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最为发育;黑云母钾长片麻岩次之,裂缝较发育;蚀变煌斑岩、黑云母角闪变粒岩均为非储集岩。茨榆坨潜山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微裂隙,太古界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部分张剪性裂缝形成时间不晚于古近纪晚期。潜山储层的裂缝以细、微缝最发育,其宽度和面孔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控制研究区太古界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有岩性、断层、深度、古风化作用、溶解作用、岩浆侵入、裂缝组合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84 / 3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火山岩构造裂缝形成机制 [J].
李春林 ;
刘立 ;
王丽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S1) :46-50
[2]   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J].
周新桂 ;
操成杰 ;
袁嘉音 ;
陈彪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1) :79-84
[3]   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袁静 .
石油学报, 2004, (01) :48-51+113
[4]   胜利油区车古20古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 [J].
刘为付 ;
邵剑平 .
特种油气藏, 2003, (06) :20-22+25
[5]   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油气成藏研究 [J].
查明 ;
郝琦 ;
吴孔友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5+10
[6]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J].
肖乾华 ;
李美俊 ;
彭苏萍 ;
刘计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43-45
[7]   辽河西部凹陷曙103块潜山油藏储层特征 [J].
吴智勇 ;
郭建华 ;
吴东胜 ;
司继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42-45+50
[8]   大芦湖油田构造裂缝组合模式及压裂裂缝的分布 [J].
孙焕泉 ;
刘维武 ;
邢正岩 ;
曹刚 ;
廖荣凤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3) :86-89+109
[9]   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 [J].
肖淑蓉 ;
张跃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2) :37-40
[10]   大民屯凹陷静52断块油藏裂缝参数研究 [J].
曾联波 ;
任德生 .
断块油气田, 1998, (04)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