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被引:6
作者
马明生 [1 ]
樊廷录 [2 ]
王淑英 [3 ]
李尚中 [3 ]
赵刚 [3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穗下节可溶性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我国北方12个冬小麦品种(系)和美国德州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和拔节期有限补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论旱作还是有限补灌,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WUE、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小麦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在旱作条件下高于有限补灌。在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生育期降雨较常年减少1/3,属于严重干旱年份,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相关性,但到灌浆中后期和后期却达到显著相关;小麦拔节期补灌100mm水分后,不同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补偿或超补偿效应,并且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WUE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在灌浆中后期和后期达到极显著相关。因此,旱地冬小麦灌浆中后期和后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筛选高效用水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不同基因型小麦14C-储备物在花后的转运与分配规律 [J].
李涛 ;
龚月桦 ;
吕金印 ;
刘普灵 .
核农学报, 2010, 24 (01) :149-153
[2]   应用ORYZA2000模型制定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 [J].
薛昌颖 ;
杨晓光 ;
邓伟 ;
张秋平 ;
闫伟兄 ;
王化琪 ;
BAMBouman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76-82
[3]   小麦主茎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J].
周羊梅 ;
顾正中 ;
王安邦 ;
朱新开 ;
郭文善 .
核农学报, 2008, (01) :80-83
[4]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J].
苏振刚 ;
杨卫兵 ;
田纪春 ;
宋广芝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9) :307-311
[5]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J].
李友军 ;
熊瑛 ;
吕强 ;
陈明灿 ;
骆炳山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1) :76-83
[6]   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 as a Potential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Drought Resistance in Wheat [J].
Maria Balta ;
Jackie Rudd ;
William A Payne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5, (10) :793-800
[7]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最优灌溉制度的研究 [J].
刘增进 ;
李宝萍 ;
李远华 ;
崔远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4) :58-63
[8]   二倍体小麦种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J].
张岁岐 ;
山仑 .
作物学报, 2003, (04) :569-573
[9]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夏玉米灌溉需求分析 [J].
毛振强 ;
张银锁 ;
宇振荣 .
作物学报, 2003, (03) :419-426
[10]   节水农业与作物高效用水 [J].
山仑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