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内汶川Ms8.0级地震的地表变形

被引:12
作者
杨晓平 [1 ]
李安 [1 ]
刘保金 [2 ]
酆少英 [2 ]
陈献程 [1 ]
石金虎 [2 ]
寇昆朋 [2 ]
郭新景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 成都平原; 龙门山; 推覆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除映秀—北川断裂、灌县—江油断裂上各形成240 km和72 km长的地表破裂带外,可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什邡市师古镇附近形成一条弱地表破裂带.成都平原内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与龙门山区的2条地震破裂带构成倾向北西的叠瓦状逆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系统.野外调查发现,师古镇南肖家院—庆云庵建筑物严重破坏带、水渠跌水、地表褶皱、喷砂和地裂缝带走向30°,延伸长度约7.5 km.探槽开挖表明,地表地震褶皱陡坎下的地层发生弯曲变形,汶川地震使断层上盘的地面和最新地层褶皱隆起0.2 m.TC2探槽中的粘土层底面褶皱隆起0.4m,它可能记录到汶川地震之前另外一次与汶川地震大小相当的古地震事件.浅层地震勘探资料表明,平原区出现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置不仅存在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且.伴生有第四纪活动褶皱.
引用
收藏
页码:2527 / 25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379 - 389
  • [2] 关于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思考
    邓起东
    [J].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 811 - 827
  • [3] 汶川MS8.0特大地震破坏特征初步研究
    李志强
    袁一凡
    李晓丽
    张勤
    代博洋
    叶友清
    戈培峰
    曾杰
    [J].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 855 - 876
  • [4] 龙门山山前疑似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的浅层地震反射调查
    刘保金
    杨晓平
    酆少英
    寇昆朋
    [J].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 906 - 916
  • [5] 汶川8.0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探
    吕坚
    苏金蓉
    靳玉科
    龙锋
    杨雅琼
    张致伟
    汤兰荣
    李超
    [J].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 917 - 925
  • [6]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黄媛
    吴建平
    张天中
    张东宁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 1242 - 1249
  • [7]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滕吉文
    白登海
    杨辉
    闫雅芬
    张洪双
    张永谦
    阮小敏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385 - 1402
  • [8]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王卫民
    赵连锋
    李娟
    姚振兴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403 - 1410
  • [9]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杨晓平
    冯希杰
    戈天勇
    宋方敏
    师亚芹
    刘玉法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44 - 657
  • [10] 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现象初析
    冉勇康
    陈立春
    陈桂华
    尹金辉
    陈杰
    宫会玲
    史翔
    李陈侠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30 -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