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特征

被引:38
作者
仝川 [1 ,2 ]
鄂焱 [1 ,2 ]
廖稷 [1 ,2 ]
姚顺 [1 ,2 ]
王维奇 [1 ,2 ]
黄佳芳 [1 ,2 ]
张林海 [1 ,2 ]
杨红玉 [1 ,2 ]
曾从盛 [1 ,2 ]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CO2排放通量; 潮汐沼泽湿地; 互花米草; 芦苇; 咸草; 闽江河口;
D O I
10.13671/j.hjkxxb.2011.12.033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闽江河口区面积最大的鳝鱼滩湿地分布的3种植物沼泽湿地:土著种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沼泽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1月到12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测定了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3个阶段沼泽湿地排向大气环境的CO2通量(生态系统呼吸量).结果表明,芦苇沼泽湿地3个阶段CO2排放通量月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563.7±119.8)、(230.3±54.2)和(506.2±83.8)mg·m-2·h-1;3种植物沼泽湿地在涨落潮过程直接排向大气环境的CO2通量显著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2个阶段(p<0.05),涨潮前和落潮后CO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05),潮水水淹显著减少了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直接排向大气环境的CO2通量.芦苇和咸草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10cm深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830 / 28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长江安庆段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J].
韩帅 ;
黄玲玲 ;
王昭艳 ;
魏远 ;
张旭东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621-3628
[2]   中国东北区淡水沼泽湿地N2O和CH4排放通量及主导因子 [J].
于君宝 ;
刘景双 ;
孙志高 ;
孙卫东 ;
王金达 ;
王国平 ;
陈小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2) :177-187
[3]   闽江河口芦苇潮汐湿地甲烷通量及主要影响因子 [J].
仝川 ;
曾从盛 ;
王维奇 ;
闫宗平 ;
杨红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1) :207-216
[4]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通量 [J].
张法伟 ;
刘安花 ;
李英年 ;
赵亮 ;
王勤学 ;
杜明远 .
生态学报, 2008, (02) :453-462
[5]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与草地二氧化碳通量的比较 [J].
王德宣 ;
宋长春 ;
王毅勇 ;
赵志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2) :285-289
[6]   沼泽湿地孔隙水中溶解有机碳、氮浓度季节动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系 [J].
杨文燕 ;
宋长春 ;
张金波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0) :1745-1750
[7]   长江口潮滩湿地-大气界面碳通量特征 [J].
杨红霞 ;
王东启 ;
陈振楼 ;
陈华 ;
王军 ;
许世远 ;
杨龙元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4) :667-673
[8]   闽江河口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J].
郑彩红 ;
曾从盛 ;
陈志强 ;
林茂昌 .
湿地科学, 2006, (01) :29-35
[9]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及环境因子的贡献 [J].
齐玉春 ;
董云社 ;
刘纪远 ;
耿元波 ;
李明峰 ;
杨小红 ;
刘立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6) :493-501
[10]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CO和CH排放动态及影响因素 [J].
宋长春 ;
杨文燕 ;
徐小锋 ;
娄彦景 ;
张金波 .
环境科学, 2004, (0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