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特征
被引:38
作者:
仝川
[1
,2
]
鄂焱
[1
,2
]
廖稷
[1
,2
]
姚顺
[1
,2
]
王维奇
[1
,2
]
黄佳芳
[1
,2
]
张林海
[1
,2
]
杨红玉
[1
,2
]
曾从盛
[1
,2
]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CO2排放通量;
潮汐沼泽湿地;
互花米草;
芦苇;
咸草;
闽江河口;
D O I:
10.13671/j.hjkxxb.2011.12.033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闽江河口区面积最大的鳝鱼滩湿地分布的3种植物沼泽湿地:土著种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沼泽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及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1月到12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测定了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3个阶段沼泽湿地排向大气环境的CO2通量(生态系统呼吸量).结果表明,芦苇沼泽湿地3个阶段CO2排放通量月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563.7±119.8)、(230.3±54.2)和(506.2±83.8)mg·m-2·h-1;3种植物沼泽湿地在涨落潮过程直接排向大气环境的CO2通量显著低于涨潮前和落潮后2个阶段(p<0.05),涨潮前和落潮后CO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05),潮水水淹显著减少了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直接排向大气环境的CO2通量.芦苇和咸草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10cm深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830 / 2840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