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

被引:35
作者
郭立君 [1 ,2 ]
洪愿进 [3 ]
邵龙义 [2 ]
易同生 [3 ]
张卫平 [3 ]
汪浩 [2 ]
机构
[1]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3] 贵州煤田地质局
关键词
织纳煤田; 上二叠统;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贵州西部织(织金)纳(纳雍)煤田以发育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而成为研究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地区。作者对该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岩系(龙潭组和长兴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区域不整合面以及下切谷砂体底部冲刷面等为层序界面,结合石灰岩标志层向古陆方向延伸距离而显示的旋回性特征,将该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Ⅲ中煤层最厚,层序Ⅰ中煤层最薄;同一个层序中,又以海侵体系域煤层最厚,低位体系域煤层最薄。在建立黔西织纳煤田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指出厚煤层主要发育于海侵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93 / 5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邵龙义
    鲁静
    汪浩
    张鹏飞
    韩德馨
    [J]. 古地理学报, 2008, (06) : 561 - 570
  • [2]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泥岩粘土矿物组成及环境意义
    罗忠
    邵龙义
    姚光华
    邓光明
    汪浩
    韩俊
    [J]. 古地理学报, 2008, (03) : 297 - 304
  • [3]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梅冥相
    郑宽兵
    初汉民
    邓军
    李浩
    [J].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 401 - 418
  • [4]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李增学
    余继峰
    杜振川
    [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 8 - 12+18
  • [5]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王成善
    陈洪德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J]. 沉积学报, 1999, (04) : 2 - 12
  • [6] 华南二叠纪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龚绍礼
    张春晓
    [J]. 地学前缘, 1999, (S1) : 167 - 173
  • [7]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
    邵龙义
    刘红梅
    田宝霖
    张鹏飞
    [J]. 沉积学报, 1998, (02) : 3 - 5
  • [8]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paralic coal-bearing strata: an overview[J] . Michael Holz,Wolfgang Kalkreuth,Indranil Banerje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2002 (3)
  • [9] On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accommodation/peat accumulation ratios in the Cretaceous coals from Gates Formation, Western Canada, and their sequence-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J] . C Diessel,R Boyd,J Wadsworth,D Leckie,G Chalm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2000 (1)
  • [10] Utility of coal seams as genet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 boundaries in nonmarine basins: an example from the Gunnedah basin, Australia .2 Hamilton DS,Tadros NZ.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