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7
作者
黄光球
刘富垒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通径分析; 能源消费; 碳排放; 陕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基于1996—2016年的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并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石油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促进作用,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抑制作用。煤炭消耗比例和石油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0.309 1%和0.127 4%;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减少0.387 7%和0.442%。因此,应通过推进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陕西省碳减排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世界优秀统计工具SPSS 11统计分析教程.[M].张文彤主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2]   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演变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响分析 [J].
朱妮 ;
张艳芳 .
干旱区地理, 2015, 38 (04) :843-850
[3]   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关系研究 [J].
洪增林 ;
周晓辉 ;
丛尧华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 (03) :158-162
[4]   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韩红珠 ;
王小辉 ;
马高 .
山东农业科学, 2015, 47 (01) :82-87
[5]   陕西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分异特征 [J].
栗新巧 ;
张艳芳 ;
刘宏宇 .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4) :328-333
[6]   基于LMDI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J].
张伟 ;
张金锁 ;
邹绍辉 ;
许建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9) :26-31
[7]   陕西省CO2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袁晓玲 ;
班斓 ;
杨万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4) :165-170
[8]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 [J].
王修华 ;
王翔 .
软科学, 2012, 26 (03) :29-32
[9]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048-1057
[10]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