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北缘红其拉甫岩体的岩石成因、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7
作者
康磊 [1 ]
校培喜 [1 ]
高晓峰 [1 ]
朱海平 [2 ]
奚仁刚 [1 ]
过磊 [1 ]
董增产 [1 ]
机构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北缘; 红其拉甫岩体;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3 [岩石产状、结构和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南羌塘地块(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北侧)中发育着规模巨大的白垩纪花岗岩带,红其拉甫岩体是该花岗岩带中典型岩体之一,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组成。结合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和Th、U、REE元素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岩体年龄为107.2±0.9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偏中性,富Al、Ca和K,稀土元素含量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中等或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HREE),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部分熔融与结晶分异作用均起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以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岩体的CaO、CaO/Na2O值较高,Nb、Ta亏损、Mg#值较小、相对富钾以及Sr同位素等特征说明岩体源岩应来自下地壳角闪岩相的变玄武岩。根据岩体较低的Y、HREE含量和较高的Al2O3、Sr、Sr/Y比值,发育石英与碱性长石的交生结构,以及SiO2对Mg#和Al2O3图解,推测岩浆源区压力>1.5GPa(地壳厚度至少50km),通过对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和锆石结构、U-Pb同位素分析,得出岩体初始岩浆温度>788℃,这与高Sr低Yb型花岗岩(埃达克岩)的形成温压条件一致,残留相应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无斜长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岩体应是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有关的冈底斯地块与羌塘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产物,表明班公湖-怒江洋西部与中东部的闭合时限可能具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富铁矿与铜(金)矿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吕立娜 ;
赵元艺 ;
宋亮 ;
田毅 ;
辛洪波 .
地质学报, 2011, 85 (08) :1291-1304
[2]   西藏班戈地区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班公湖-怒江洋盆演化时限的制约 [J].
高顺宝 ;
郑有业 ;
王进寿 ;
张众 ;
杨成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1973-1982
[3]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J].
杜德道 ;
曲晓明 ;
王根厚 ;
辛洪波 ;
刘治博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1993-2002
[4]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 [J].
耿元生 ;
周喜文 .
岩石学报, 2011, 27 (04) :897-908
[5]   副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J].
赵振华 .
地学前缘, 2010, 17 (01) :267-286
[6]   太行山北段石湖金矿区中生代岩浆岩中单颗粒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启示 [J].
曹烨 ;
李胜荣 ;
李真真 ;
刘小滨 ;
敖翀 .
中国稀土学报, 2009, 27 (04) :564-573
[7]   青藏高原西部甜水海地区白垩纪花岗岩类的岩石学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春英 ;
蔺新望 ;
张俊良 ;
王世炎 .
地质通报, 2009, 28 (05) :585-593
[8]   西藏南部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新观点 [J].
朱弟成 ;
莫宣学 ;
赵志丹 ;
牛耀龄 ;
潘桂棠 ;
王立全 ;
廖忠礼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1-20
[9]   西藏冈底斯东部然乌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混合作用:锆石SHRIM P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J].
刘敏 ;
朱弟成 ;
赵志丹 ;
王立全 ;
莫宣学 ;
周长勇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152-160
[10]   花岗岩构造环境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三 [J].
张旗 ;
潘国强 ;
李承东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7, (11) :2683-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