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学观察

被引:13
作者
关健 [1 ]
柳学周 [1 ]
蔡文超 [1 ]
徐永江 [1 ]
马甡 [2 ]
机构
[1]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褐牙鲆; 犬齿牙鲆; 杂交; 胚胎发育; 仔稚鱼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扭动时期具有相对特异性外,胚胎发育过程与褐牙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水温(16.5±0.5)℃,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67 h完成孵化。(19±0.5)℃水温下,仔鱼3 d以前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3 d开口摄食营外源性营养(前弯曲期仔鱼),20 d左右进入变态期(弯曲期仔鱼),40 d后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生活,50 d左右全身被鳞。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时期至幼鱼期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过程,描述了仔鱼变态期冠状鳍条、眼位置和尾部的发育、变化过程。早期生活史无鳔器官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夏牙鲆(♂)与牙鲆(♀)人工杂交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J].
尤锋 ;
徐世宏 ;
许建和 ;
徐冬冬 ;
马道远 ;
张培军 ;
李军 .
海洋科学, 2006, (03) :51-55
[2]   石鲽、牙鲆精子冷冻保存研究及其在人工杂交中的应用 [J].
季相山 ;
陈松林 ;
赵燕 ;
邓寒 .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01) :13-16
[3]   牙鲆的胚胎发育 [J].
田永胜 ;
陈松林 ;
严安生 ;
季相山 .
水产学报, 2004, (06) :609-615
[4]   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J].
王波 ;
张朝晖 ;
张杰东 ;
荆世锡 ;
李继强 ;
孙庆霞 ;
毛兴华 .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01) :90-96
[5]   半滑舌鳎早期形态及发育特征 [J].
万瑞景 ;
姜言伟 ;
庄志猛 .
动物学报, 2004, (01) :91-102
[6]   圆斑星鲽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J].
王开顺 ;
张志峰 ;
康庆浩 ;
张全启 ;
张福玲 .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6) :451-456
[7]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附视频 [J].
雷霁霖 ;
马爱军 ;
刘新富 ;
门强 .
海洋与湖沼, 2003, (01) :9-18
[8]   石鲽与牙鲆人工杂交的研究 [J].
王新成 ;
尤锋 ;
倪高田 ;
张起信 ;
李尚友 .
海洋科学, 2003, (01) :1-4
[9]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J].
毕庶万 ;
郑振虎 ;
冯敦国 ;
刘信艺 ;
王育红 ;
徐宗法 .
海洋湖沼通报, 1993, (04) :75-80
[10]   牙鲆和条鳎卵子及仔、稚鱼的形态观察 [J].
张孝威 ;
何桂芬 ;
沙学绅 .
海洋与湖沼, 1965, (02) :15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