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的青藏高原云系发生频率及其结构

被引:22
作者
刘建军 [1 ,2 ]
陈葆德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loudSat卫星资料; 云类型; 水平分布; 垂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7年的Cloud Sat卫星观测资料,针对青藏高原上空不同高度、不同季节8类云(卷云、高层云、高积云、层云、层积云、积云、雨层云、浓积云)的发生频率,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云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物理成因,为数值预报模式对云系模拟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验证信息。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云的发生频率为35%,其中:低云的频率最大,接近21%;中云次之,频率14%;高云的频率最小。垂直分布上,低云最大频率的高度为5~6 km,中云为7~8 km,高云为11~12 km。水平分布上,高原东南部、西北部云发生频率较高,是高原的两个相对多云中心。低云与总的云频率水平分布基本一致;中云是高原北部、中部频率高,南部低,与低云明显不同;高云主要是夏季在高原南部频率高。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高原西部的低云频率高;春季高原中北部的中云频率高,西部和东南部的低云频率高;夏季南部的低云和高云频率高;秋季云发生频率都很低。在物理成因上,低云的形成主要是地形抬升作用,中云的形成与高原热力作用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32 / 6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青藏高原的低云.[M].吴鹤轩著;.气象出版社.1985,
[2]   Comparing Occurrences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of Hydrometeors between Eastern China and the Indian Monsoon Region Using CloudSat/CALIPSO Data [J].
Luo, Yali ;
Zhang, Renhe ;
Wang, Hui .
JOURNAL OF CLIMATE, 2009, 22 (04) :1052-1064
[3]   青藏高原中东部云量变化与气温的不对称升高 [J].
王艺 ;
伯玥 ;
王澄海 .
高原气象, 2016, 35 (04) :908-919
[4]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夏季云的垂直结构 [J].
张晓 ;
段克勤 ;
石培宏 .
大气科学, 2015, 39 (06) :1073-1080
[5]   中国及周边地区白天各类云及其水凝物变化特征研究 [J].
李浩然 ;
孙学金 ;
王旻燕 ;
卫克晶 ;
张日伟 ;
刘磊 ;
李岩 ;
周永波 .
高原气象 , 2015, (06) :1625-1635
[6]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夏季降水云物理特性差异 [J].
陈玲 ;
周筠珺 .
高原气象, 2015, 34 (03) :621-632
[7]   东亚地区云微物理量分布特征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J].
张华 ;
杨冰韵 ;
彭杰 ;
王志立 ;
荆现文 .
大气科学, 2015, 39 (02) :235-248
[8]   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云微物理和光学性质的分布特征 [J].
杨冰韵 ;
张华 ;
彭杰 ;
王志立 ;
荆现文 .
高原气象 , 2014, (04) :1105-1118
[9]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地区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J].
赵艳风 ;
王东海 ;
尹金方 .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 (02) :239-248
[10]   用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亚洲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季节变化特征 [J].
汪会 ;
罗亚丽 ;
张人禾 .
大气科学, 2011, 35 (06) :111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