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次霾过程中颗粒物消光作用的垂直变化

被引:11
作者
孙永亮 [1 ]
赵天良 [1 ]
邱玉珺 [1 ]
罗磊 [2 ]
夏俊荣 [1 ]
陈洪 [3 ]
谢娜 [3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5] 成都市气象局
[6] 不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重霾过程; 颗粒物粒径; 消光系数; 贡献率; 垂直变化;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201.00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2017年1月4~7日成都地区一次重霾过程中,颗粒物粒径谱的垂直加密观测和激光雷达同步观测数据,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颗粒物消光系数并与激光雷达反演结果对比,计算了不同粒径谱颗粒物消光系数以及消光贡献率.分析表明:重霾期间,在不同边界层高度上颗粒物消光系数表现为PM1>PM2.5~10>PM1~2.5>PM>10,其中PM1的消光贡献率整体上维持在49.5%69.4%,是本次重霾过程中影响颗粒物消光系数大小的主要因子.在大气边界层内,不同粒径谱颗粒物消光作用呈现出显著垂直变化和昼夜差异,白天在600m以下和700~1100m之间颗粒物消光系数出现高值区;夜间颗粒物消光系数整体上随高度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在1100m处出现高值.此外,夜间在200m以下颗粒物消光系数明显大于白天,且PM>1的消光贡献率也明显大于白天.整体上,PM1消光贡献率随高度递增,而PM>1消光贡献率随高度递减.
引用
收藏
页码:1629 / 16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吴丹,曹双,汤莉莉,夏俊荣,陆建刚,刘刚,杨孟,李凤英,盖鑫磊.环境科学. 2016(09)
[2]  
成都平原大气颗粒物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J]. 蒋燕,贺光艳,罗彬,陈建文,王斌,杜云松,杜明.环境科学. 2016(08)
[3]   乌鲁木齐不同分级气溶胶理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消光的影响附视频 [J].
韩茜 ;
魏文寿 ;
刘新春 ;
钟玉婷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 (06) :68-72
[4]   南京北郊一次霾过程中气溶胶理化特征变化研究 [J].
沈艳 ;
张泽锋 ;
李艳伟 ;
秦鑫 ;
缪青 ;
徐彬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7) :2314-2323
[5]  
南京北郊秋冬季相对湿度及气溶胶理化特性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J]. 于兴娜,马佳,朱彬,王红磊,严殊祺,夏航.环境科学. 2015(06)
[6]   成都市气溶胶消光系数特征分析 [J].
葛应 ;
刘志红 ;
汤志亚 .
四川环境, 2015, 34 (01) :38-43
[7]   城市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与颗粒物浓度影响分析 [J].
杜川利 ;
唐晓 ;
李星敏 ;
陈闯 ;
彭燕 ;
董研 ;
董自鹏 .
高原气象, 2014, 33 (05) :1383-1392
[8]   南京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分析 [J].
严国梁 ;
韩永翔 ;
张祥志 ;
汤莉莉 ;
赵天良 ;
王瑾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7) :1667-1672
[9]   成都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组成特征及来源变化趋势 [J].
张彩艳 ;
吴建会 ;
张普 ;
张裕芬 ;
吴虹 ;
史国良 ;
冯银厂 .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07) :782-789
[10]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欣 ;
陈义珍 ;
刘厚凤 ;
赵妤希 ;
高健 ;
柴发合 ;
孟凡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02) :28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