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不同铃期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的遗传动态分析

被引:7
作者
陈青,朱军,吴吉祥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陆地棉;铃数;产量;遗传方差;条件遗传方差;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1995年,1996年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L.)12个亲本及其17个F1组合不同花铃期的单株成铃数和单株籽棉产量.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花铃前期以GE互作效应为主;花铃中期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有所增加,而GE互作效应逐渐减小;花铃后期加性效应仍继续增加,而显性效应则减小,DE互作效应明显上升.单株籽棉产量在花铃前期主要受GE互作控制;花铃中期未检测到加性方差,而显性方差持续增加;花铃后期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净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整个花铃期都有加性效应的表达,而显性效应仅在8月7日前检测到,在少数时期也检测到条件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则在多数时期均检测到.其中7月27日至8月7日是单株成铃数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单株籽棉产量的基因表达与单株成铃数相似,但条件显性效应和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多个时期均显著.单株总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的各项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值,但7月26日前单株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存在显著的加性负相关.早期单株籽棉产量与单株籽棉总产量是极显著的加性负相关和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J].
朱乾浩,俞碧霞,许馥华 .
棉花学报, 1995, (01) :8-11
[2]   广义遗传模型与数量遗传分析新方法 [J].
朱军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6) :551-559
[3]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 [J].
孙济中,刘金兰,张金发 .
棉花学报, 1994, (03) :135-139
[4]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后代性状的遗传分析 [J].
马藩之 ;
周有耀 ;
王瑞婷 ;
刘占国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4) :27-34
[5]   棉花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意义 [J].
陈仲方 ;
谢其林 ;
承泓良 ;
滕传元 ;
沈端庄 ;
肖庆芳 ;
胡廷馨 ;
顾立美 .
作物学报, 1981, (04) :2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