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陶片中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张文绪
裴安平
毛同林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和生物技术学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原子能研究所北京,湖南长沙,北京
关键词
彭头山遗址; 陶片; 稻壳双峰乳突印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09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籼稻、粳稻和普通野生稻作为参照系 ,用扫描电镜对彭头山遗址陶片中的水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观察拍照 ,根据双峰乳突的纵距、横距及其纵横比分析了古栽培稻的属性 ,认定 80 0 0年 BP的彭头山古栽培稻的双峰乳突性状已向粳稻类型方向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茶陵独岭坳遗址红烧土中稻谷印痕的研究 [J].
张文绪 ;
席道合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88-90
[2]   炭化米复原及其古稻特征的研究 [J].
张文绪 ;
裴安平 .
作物学报, 2000, (05) :579-586
[3]   湖南澧县八十遗址古栽培稻的再研究 [J].
赵笃乐 ;
裴安平 ;
张文绪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12-16
[4]   水稻稃面双峰乳突的研究 [J].
张文绪 ;
裴鑫德 .
作物学报, 1998, (06) :691-697
[5]   澧阳平原几处遗址出土陶片中稻谷稃面印痕和稃壳残片的研究 [J].
张文绪 ;
裴安平 .
作物学报, 1998, (02) :201-203+259
[6]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基因组的RFLP分析 [J].
孙传清 ;
王象坤 ;
吉村淳 ;
土井一行 ;
岩田伸夫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4)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