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被引:28
作者
尹伟 [1 ]
郑和荣 [1 ]
胡宗全 [1 ]
刘震 [2 ]
商晓飞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断裂; 有利相带; 构造背景; 油气富集; 延长组; 三叠系;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砂体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开展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本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北西-南东宽缓鼻状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垂直缝及高角度斜交缝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的有效裂缝。断裂及裂缝控制油气富集。长6和长8已发现油藏和规模储量主要分布在断距较大的F2和F3断裂带的附近。并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区块东南部局部鼻状构造、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J].
李士祥 ;
邓秀芹 ;
庞锦莲 ;
吕剑文 ;
刘鑫 .
沉积学报, 2010, 28 (04) :798-807
[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2储层含油性研究 [J].
葛鹏莉 ;
张哨楠 ;
丁晓琪 ;
乐锦波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3) :65-69
[3]   鄂尔多斯盆地曙光地区延长组低丰度油藏成藏机理 [J].
周文 ;
苏复义 ;
戴建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330-336+349
[4]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2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J].
乐锦波 ;
张哨楠 ;
丁晓琪 ;
葛鹏莉 ;
周能德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2) :241-244+3
[5]   镇泾地区延长组河流相砂体分布与圈闭形成的关系研究 [J].
张宗林 ;
周文 ;
苏付义 .
矿物岩石, 2008, 28 (04) :95-99
[6]   镇泾地区曙光油田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评价 [J].
周文 ;
林家善 ;
张银德 ;
景小燕 ;
高雅琴 ;
戴建文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30 (05) :1-4+376
[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J].
杨华 ;
刘显阳 ;
张才利 ;
韩天佑 ;
惠潇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1-6
[8]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J].
王震 ;
李仲东 ;
惠宽洋 ;
吴永平 .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01) :34-39+102
[9]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 [J].
张林炎 ;
范昆 ;
刘进东 ;
周新桂 ;
王春宇 ;
袁杨森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4) :476-484
[10]   用储层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确定油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为例 [J].
李荣西 ;
席胜利 ;
邸领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194-19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