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的主要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42
作者
白云来
马龙
吴武军
马玉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油页岩; 地质特征; 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人及笔者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除赋存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煤层气、地下水及铀矿而外,还赋存着巨量的油页岩资源。油页岩分别赋存于早二叠世山西组、中-晚三叠世延长组、晚三叠世瓦窑堡组及中侏罗世早期延安组、中侏罗世晚期安定组地层中;在空间上,油页岩多呈层状展布于盆地内部而隐伏于地下。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和中侏罗世早期延安组是主要含油页岩层位。早二叠世油页岩形成于海陆交互的滨海环境,中-晚三叠世延长组中的油页岩形成于陆相深湖或半深湖环境,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油页岩、中侏罗世早期延安组油页岩形成于陆相湖泊三角洲湖沼环境,与煤层共生,而中侏罗世晚期安定组油页岩仅局限于陆相半深湖环境。通过对陕西铜川北部和宁夏固原炭山典型油页岩矿的剖析,查明鄂尔多斯油页岩矿层厚度一般为4~36m,含油率一般为1.5%~13.7%(下限略低于3.5%这一油页岩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本次低于部分暂不参加资源量的计算);发热量一般为1.66~20.98MJ/kg,视比重1.55~2.46。埋藏2000m以上的页岩油资源量(334)达2000×108t以上,其中探明储量(121)1×108t,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盆地东南部及西部的油页岩埋藏浅,部分地段探明程度高,交通条件好,如果及时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获得初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鄂尔多斯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获取开拓性的宝贵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杨俊杰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油体系.[M].牟泽辉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  
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M].关德师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4]  
矿床学.[M].袁见齐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79,
[5]   宁夏固原炭山油页岩矿床的主要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J].
白云来 ;
杨亚娟 ;
马玉虎 .
甘肃地质, 2008, (01) :65-71
[6]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原始面貌与古地理演化 [J].
张泓 ;
晋香兰 ;
李贵红 ;
杨志远 ;
张慧 ;
贾建称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1-11
[7]   西北地区油页岩地质特征、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J].
白云来 ;
马龙 ;
吴武军 .
中国地质, 2007, (06) :1109-1114
[8]   陕北三叠纪煤田勘探中油页岩的地球物理测井效果 [J].
王永明 ;
郭建军 ;
刘宏 .
陕西地质, 2007, (01) :59-63+72
[9]   西北地区油页岩形成条件及找矿方向 [J].
卢进才 ;
李玉宏 ;
魏仙样 ;
姜亭 .
西北地质, 2006, (04) :57-64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J].
卢进才 ;
李玉宏 ;
魏仙样 ;
魏建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6) :92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