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的变质作用与动力学
被引:11
作者:

董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泽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贺振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拉萨地体;
变质作用;
造山作用;
板块汇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拉萨地体位于欧亚板块的最南缘,它在新生代与印度大陆的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因此,拉萨地体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拉萨地体中的中、高级变质岩以前被认为是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新近的研究表明,拉萨地体经历了多期和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包括在洋壳俯冲构造体制下发生的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高压变质作用,在陆-陆碰撞环境下发生的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中压型变质作用,在洋中脊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晚白垩纪高温/中压变质作用,以及在大陆俯冲带上盘加厚大陆地壳深部发生的两期新生代中压型变质作用。这些变质作用和伴生的岩浆作用表明,拉萨地体经历了从新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复杂演化过程。(1)北拉萨地体的结晶基底包括新元古代的洋壳岩石,它们很可能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形成的莫桑比克洋的残余。(2)随着莫桑比克洋的俯冲和东、西冈瓦纳大陆的汇聚,拉萨地体洋壳基底经历了晚新元古代的(~650Ma)的高压变质作用和早古代的(~485Ma)中压型变质作用。这很可能表明北拉萨地体起源于东非造山带的北端。(3)在古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俯冲过程中,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经历了中古生代的(~360Ma)岩浆作用。(4)古特提斯洋盆的闭合和南、北拉萨地体的碰撞,导致了晚二叠纪(~260Ma)高压变质带和三叠纪(~220Ma)中压变质带的形成。(5)在新特提斯洋中脊向北的俯冲过程中,拉萨地体经历了晚白垩纪(~90Ma)安第斯型造山作用,形成了高温/中压型变质带和高温的紫苏花岗岩。(6)在早新生代(55~45Ma),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拉萨地体地壳加厚,形成了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同碰撞岩浆作用。(7)在晚始新世(40~30Ma),随着大陆的继续汇聚,南拉萨地体经历了另一期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拉萨地体的构造演化过程是研究汇聚板块边缘变质作用与动力学的最佳实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J].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 393 - 410唐菊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多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刘鸿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郎兴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张金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郑文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应立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 [2] 拉萨地体东南部变质岩的成因与中-新生代造山作用[J].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 1765 - 1784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姜洪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贺振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3]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东南部新生代多期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1, 27 (11) : 3295 - 3307刘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贺振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严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 [4] 西藏冈底斯带那曲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质意义[J]. 地球学报, 2010, 31 (06) : 781 - 790李奋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刘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耿全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5]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J]. 岩石学报, 2010, 26 (07) : 2226 - 2232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耿官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J]. 地质学报, 2010, 84 (04) : 449 - 456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耿官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南部的紫苏花岗岩: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证据[J]. 岩石学报, 2009, 25 (07) : 1707 - 172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金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国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耿官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8]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林芝岩群的物质来源与形成年代:岩石学与锆石U-Pb年代学[J]. 岩石学报, 2009, 25 (07) : 1678 - 1694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金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国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西藏拉萨地体南部晚白垩纪石榴石二辉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09, 25 (07) : 1695 - 1706王金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董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沈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1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中生代高压变质作用及大地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 140 - 151曾令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利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方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谢克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