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呼和浩特市一次持续性霾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4
作者
韩经纬
宋桂英
江靖
张旭
狄慧
机构
[1] 不详
[2]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3] 不详
关键词
霾; PM2.5; PM10; 气象要素; 呼和浩特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6.097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4年2月21~26日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的持续性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和浩特市霾天气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个别时段主要污染物为PM10。呼和浩特市PM2.5浓度变化有双峰型特点,最大值出现在午夜,最小值出现在早晨,午后一般会出现次大值。PM10浓度在00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在00时前后,PM10浓度会出现第二个峰值,与最大值相当。PM10浓度最小值出现在早晨,有的在傍晚。稳定的天气系统为霾的发生、维持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呼和浩特市持续性霾的气象条件是:地面风速小于4m/s、地面到850hpa出现逆温及较小的温度露点差持续较长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多元观测资料融合应用的灰霾天气关键成因研究 [J].
毛敏娟 ;
刘厚通 ;
徐宏辉 ;
浦静姣 .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3 (03) :806-813
[2]   兰州市城区空气气溶胶中PM和PM污染状况分析 [J].
瞿德业 ;
周围 ;
陈雷华 ;
汪君 ;
鹿晨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01) :70-74
[3]   天津一次持续低能见度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姚青 ;
韩素芹 ;
蔡子颖 .
气象, 2012, 38 (06) :688-694
[4]   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 [J].
赵桂香 ;
杜莉 ;
卫丽萍 ;
贺耀武 ;
李莹 ;
朱煜 .
干旱区研究 , 2011, (05) :871-878
[5]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6]   大气降尘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李晋昌 ;
董治宝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2) :102-109
[7]   2004年冬季华北平原持续大雾天气的诊断分析 [J].
康志明 ;
尤红 ;
郭文华 ;
杨克明 .
气象, 2005, (12) :51-56
[8]  
QX/T 113-2010.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 2010
[9]  
Concentrations of ambient air particulates (TSP, PM 2.5 and PM 2.5–10 ) and ionic species at offshore areas near Taiwan Strait[J] . Guor-Cheng Fang,Yuh-Shen Wu,Jyh-Cherng Chen,Jui-Yeh Rau,Shih-Han Huang,Chi-Kwong Li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2005 (2)
[10]  
An overview of PM 2.5 sources and control strategies[J] . W.Gene Tucker.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