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刘淑梅
[1
]
曲晓燕
[2
]
张洪生
[1
]
姜雯
[1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2] 烟台市莱山区农业站
来源:
关键词:
深松;
深耕;
容重;
土壤含水量;
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将冬小麦、夏玉米作为整体,研究耕作定位试验(10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季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耕作试验(第2年)结果表明:与玉米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相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受耕作方式影响更显著,其中土壤表层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耕作处理为A2B2R(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20~40 cm、40~60 cm均为A1B2R(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最高。玉米吐丝期和收获期各土层温度均值(上午8时)为A3B2R(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和A1B1R(小麦季旋耕+玉米季隔年旋耕+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土壤温度最高,比对照(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秆不还田)增加0.4~0.6℃。处理A1B2R、A2B2R和A4B2R(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表层0~20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小麦季深松和深耕(A3B2R、A4B2R)和小麦、玉米两季均深耕或深松(A3B3R、A4B4R)显著降低深层(40~60 cm)土壤容重,尤其是小麦、玉米两季均深耕或深松。因此小麦、玉米两季均免耕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表层含水量;而深耕、深松耕作方式主要影响深耕层土壤容重,其中小麦季、玉米季两季均深松或深耕效果好于小麦单季深松或深耕。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