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次降雨条件下果园不同间套种模式径流与泥沙输移特征

被引:16
作者
王昭艳 [1 ]
左长清 [1 ]
曹文洪 [1 ]
郑海金 [2 ]
单志杰 [1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坡地小区; 间套种模式; 植被; 泥沙输移; 水土保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4.025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S66 [果树园艺];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090201 ;
摘要
以江西德安县燕沟小流域坡地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02-2005年)观测试验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内果园不同间套种模式下的径流与泥沙输移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并探讨果园间套种模式下的土壤结构、持水力变化与系统环境协调的内在途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草本间作显著地减少了坡地果园地表径流(80%)和泥沙(95%)运移,其中百喜草种植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泥沙在坡地上的运移;套种农作物模式中,纵坡耕作比横坡耕作增加了20%的径流损失和77%的泥沙运移损失。尽管简易横坡耕作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但其侵蚀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加幅度最高(拟合方程线性斜率为2.68),因此在季风气候区暴雨多发的条件下,可能不是红壤丘陵区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最佳选择;降雨量是影响红壤丘陵区坡地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基于降雨资料的预测模型可以为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多种间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对比研究为区域内农林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估提供科学的评价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J].
张靖宇 ;
杨洁 ;
王昭艳 ;
左长清 ;
郑海金 .
人民长江, 2010, (14) :99-103
[2]   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J].
张华明 ;
王昭艳 ;
杨洁 ;
左长清 ;
谢颂华 ;
喻荣岗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0, (03) :140-143
[3]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主要治理模式和经验 [J].
李德成 ;
梁音 ;
赵玉国 ;
潘贤章 ;
张斌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12) :54-56
[4]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J].
梁音 ;
张斌 ;
潘贤章 ;
史德明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1) :22-27
[5]   南方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张国华 ;
张展羽 ;
王倪进 ;
皮晓宇 ;
左长清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7, (05) :19-22
[6]   百喜草人工植被对坡面径流的影响 [J].
刘士余 ;
左长清 ;
朱金兆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5) :16-20
[7]   农林复合系统中物种间水肥光竞争机理分析与评价 [J].
赵英 ;
张斌 ;
王明珠 .
生态学报, 2006, (06) :1792-1801
[8]   红壤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J].
左长清 ;
胡根华 ;
张华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6) :89-91
[9]   鹤山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 [J].
段舜山 ;
蔡昆争 ;
王晓明 ;
徐宁 .
草业科学, 2000, (06) :12-17
[10]   广东缓丘坡地牧草果树间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J].
段舜山 ;
林秋奇 ;
章家恩 ;
刘宁宁 .
中国草地, 2000, (05)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