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砂岩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23
作者
贺静
冯胜斌
黄静
袁效奇
韩鹏
李廷艳
机构
[1]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物源; 延长组长6; 孔隙;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1.01.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主力产油层,平面上储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通过盆地中部大量长6砂岩岩矿资料,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资料系统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沉积期存在西部、北东、西北、北部、东南方向及多物源控制的沉积区,且受不同方向物源控制的长6砂岩轻、重矿物组合,填隙物类型和组合及成岩矿物等均不相同,其中混源区受多物源的共同影响,但轻、重矿物组合及孔隙发育程度主要受主物源控制;砂岩成熟度、粒径、碎屑组分、填隙物类型与组合和成岩作用是控制长6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且不同物源控制区长6储集砂岩的孔隙保存条件不同,物性相差较大。研究结果说明确定不同方向物源控制区、混源沉积区长6储集砂岩孔隙特征及孔隙发育控制因素是掌握孔隙性砂体分布规律的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库车前陆地区吐格尔明背斜下侏罗统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J].
寿建峰 ;
张惠良 ;
沈扬 .
沉积学报, 2007, (06) :869-875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中下部古物源与沉积体空间配置 [J].
王世虎 ;
焦养泉 ;
吴立群 ;
刘显阳 ;
杜金良 ;
黄锦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201-208
[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胡尖山地区长6油层组的物源和优质储层分布 [J].
王峰 ;
田景春 ;
张锦泉 ;
李树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783-788
[4]   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早中期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 [J].
郭艳琴 ;
李文厚 ;
胡友洲 ;
庞日轩 ;
张宝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1) :1-4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J].
付金华 ;
郭正权 ;
邓秀芹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34-44
[6]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层储层孔隙发育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常兴浩 ;
张枝焕 ;
李艳霞 ;
王泽中 ;
钟宁宁 ;
吴水平 ;
张秀川 .
地球学报, 2005, (01) :75-82
[7]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J].
武富礼 ;
李文厚 ;
李玉宏 ;
席胜利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07-315
[8]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附视频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9]   粘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 [J].
朱平 ;
黄思静 ;
李德敏 ;
刘援朝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53-156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J].
杨晓萍 ;
裘怿楠 .
沉积学报, 2002, (04) :62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