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储层大孔道存在的分析与识别

被引:21
作者
张士奇 [1 ]
卢炳俊 [1 ]
张美玲 [2 ]
林丽丽 [2 ]
机构
[1] 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淹储层; 大孔道; 动静态资料; 分析与识别; 油田开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油藏不断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容易沿着储层中高渗透部位运行,并进一步改变储层的孔渗性质,使其孔喉半径增大,在某一时期注入水会沿着这些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了不利于油田生产的低效、无效的大孔道。以某一注水井及其连通的油井为单元,利用该单元的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资料,研究分析了注水过程中储层的大孔道存在和识别的方法。此研究方法可以在其它注水井单元中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油田过多产水问题分类与处理措施 [J].
张蕾 ;
刘彬 ;
王红云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3) :60-64
[2]   低效、无效循环层测井识别描述方法 [J].
付志国 ;
杨青山 ;
刘宏艳 ;
杨小明 ;
刘卫丽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3) :68-71
[3]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J].
黄修平 ;
黄伏生 ;
卢双舫 ;
方亮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76-78+82
[4]   喇嘛甸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J].
李兴国 ;
孙春红 ;
赵云飞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79-82
[5]   费歇判别法识别大孔道 [J].
孟凡顺 ;
黄伏生 ;
宋德才 ;
刘关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21-124+110
[6]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J].
胡书勇 ;
张烈辉 ;
罗建新 ;
罗国仕 ;
何进 .
特种油气藏, 2006, (06) :10-14+105
[7]   储集层大孔道的识别及调剖技术研究 [J].
吴诗勇 ;
李自安 ;
姚峰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 (03) :245-248
[8]   长期注水冲刷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吴素英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4) :35-37+121
[9]   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大孔道形成机理及DLS测井曲线识别方法 [J].
洪金秀 ;
胥伟 ;
涂国萍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4) :51-53+122
[10]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喇嘛甸油田大孔道 [J].
韩镇石 ;
具海啸 ;
刘刚 ;
王广忠 ;
韩亚彬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4) :72-7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