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块新生代构造作用——兼论阿尔金断裂新生代东向延伸问题

被引:50
作者
张进
李锦轶
李彦峰
马宗晋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新生代; 青藏高原; 有限侧向挤出; 阿尔金断裂; 龙首山南缘断裂; 巴彦乌拉山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阿拉善地块在新生代的变形是青藏高原北部活动的直接结果,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前的活动性已经很低。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并不能穿过阿拉善与南蒙古相关断裂相连,我们的研究更偏重认为阿尔金断裂没有进入阿拉善地区,而是经过金塔—花海盆地南缘的宽滩山—黑山地区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相连,中新世中晚期,由于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事件,青藏高原由南向北挤压河西走廊地区,造成了金塔—花海盆地内部由近南北向构造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同时形成北山地区控制上第三系沉积(上新统)的东西向断裂。而阿拉善南缘产生右行走滑运动,地块的北部及内部则产生了近南北向的第三纪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以及金塔—花海盆地第三纪断裂控制的沉积与前人认为的强前陆、弱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类似。我们认为阿拉善及蒙古地区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近南北向的挤压,产生区域性的"共轭"断裂系统,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构造的控制,这些新活动的断裂主要迁就于老构造,以脆性活动为主,在蒙古国形成了沿阿尔泰山的北西—南东向断裂和东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共轭"断裂系统,而阿尔金断裂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则形成南侧的"共轭"断裂系统。北山以及金塔—花海地区则是这两组断裂的交汇地区,挤压作用明显,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并导致了新生代金塔—花海盆地的形成。阿拉善地块作为夹持在这两组断裂之间的地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东挤出运动,在其东缘贺兰山西侧形成了新生代的挤压构造,而在其东北缘和西南缘则迁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分别向北东和南西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形。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阿拉善周围地区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变形及其与青藏高原北部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81 / 149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宁夏中南部中新世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及其意义 [J].
张进 ;
马宗晋 ;
肖文霞 ;
任文军 .
地质学报, 2006, (11) :1650-1659+1788
[2]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孙知明 ;
Paul TAPPONNIER ;
Jerome VAN DER WOERD ;
AnneSophie MERIAUX .
地学前缘, 2006, (04) :59-79
[3]   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左旋走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带的东延 [J].
陈文彬 ;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2006, (02) :319-324
[4]   甘肃北山旧井地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J].
王峰 ;
王驹 ;
范洪海 ;
苏刚 ;
徐健 ;
王焕贞 .
地质论评, 2005, (03) :250-256+355
[5]   龙首山直沟门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 [J].
胡能高 ;
许安东 ;
杨家喜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 (02) :5-11
[6]   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与伸展垮塌作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J].
郑亚东 ;
王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4) :291-303
[7]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早白垩世盆地的重新厘定 [J].
何光玉 ;
杨树锋 ;
陈汉林 ;
肖安成 ;
程晓敢 .
石油学报, 2004, (06) :18-22
[8]   甘肃金塔煤田构造分析 [J].
曹大文 .
中国煤田地质, 2004, (05) :9-10+15
[9]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J].
李明杰 ;
郑孟林 ;
曹春潮 ;
张军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54-57
[10]   甘新蒙北山地区构造格局及演化附视频 [J].
左国朝 ;
刘义科 ;
刘春燕 .
甘肃地质学报, 2003, (01)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