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上游短时强降水天气学分型与物理诊断量阈值初探

被引:36
作者
张一平 [1 ,2 ]
乔春贵 [1 ,2 ]
梁俊平 [2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 河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淮河上游; 短时强降水; 天气模型; 诊断量阈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年淮河上游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然后,根据该区域短时强降水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将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副高边缘型、低槽型和台风倒槽型,其中副高边缘型又分为副高和低槽共同影响型、副高控制型和下滑槽副高型,归纳各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并提炼出表征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物理量阈值。结果表明,淮河上游77.8%的短时强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中低层多有急流、切变线和低涡,地面影响系统多为倒槽、辐合线和弱冷锋。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正涡度以及中层上升运动的动力条件下;中低层有较强暖湿空气输送,湿区深厚,强降水发生在假相当位温(θse)大值区顶部;0℃层高度较高,中层风切变小,低层风切变较大,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J].
樊李苗 ;
俞小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156-165
[2]   河南中南部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分型 [J].
孔海江 ;
王霄 ;
王蕊 ;
吕晓娜 .
水文, 2012, 32 (04) :37-43
[3]   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J].
郝莹 ;
姚叶青 ;
郑媛媛 ;
鲁俊 .
气象, 2012, 38 (08) :903-912
[4]   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环流变化特征 [J].
张娇 ;
郭品文 ;
王东勇 ;
郑媛媛 ;
朱佳宁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3) :322-328
[5]   2007年7月8—9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MCS观测分析 [J].
王晓芳 .
暴雨灾害, 2012, 31 (02) :97-106
[6]   淮河流域一次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动力特征分析 [J].
王勇 ;
丁治英 ;
沈新勇 ;
李勋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3) :126-135
[7]   近50年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统计特征 [J].
佘敦先 ;
夏军 ;
张永勇 ;
杜鸿 .
地理学报, 2011, 66 (09) :1200-1210
[8]   东北低涡槽后型河南强对流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分析 [J].
张一平 ;
牛淑贞 ;
席世平 ;
梁俊平 ;
宋培玲 ;
周红俊 .
暴雨灾害, 2011, 30 (03) :193-201
[9]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J].
江志红 ;
梁卓然 ;
刘征宇 ;
朱云来 .
大气科学, 2011, 35 (02) :361-372
[10]   基于“配料”的暴雨预报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孙建华 .
大气科学 , 2010, (04) :75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