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雄Ms6.6地震的InSAR观测及断层位错反演

被引:17
作者
乔学军 [1 ]
游新兆 [2 ]
杨少敏 [1 ]
王琪 [1 ]
杜瑞林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 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InSAR; 同震形变; 当雄; 亚东-谷露裂谷;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裂带;
D O I
10.14075/j.jgg.2009.06.014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3景Envisat雷达遥感图像,获取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Ms6.6地震的震前及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震前4个多月震中区未出现显著的地壳形变,只是地震造成震中区(20 km×20 km范围)最大近0.3 m的明显变形。形变场近南北轴向对称分布,西部沉降,东部隆升。利用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和约束非线性优化算法,对断层的位错量及分布的估算表明,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断面最大位错达3 m,震中位于90.374°E,29.745°N,震级Mw6.35;地震发生在走向189°、倾角60°的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裂带南段的次级断层上,发震断层长12 km,宽11 km,深度9.5 km,以东西向拉伸运动为主。较浅的震源深度与断层附近的地壳热状态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Ms6.6级强震的地震烈度控震构造和发震机理 [J].
吴中海 ;
叶培盛 ;
吴珍汉 .
地质通报, 2009, 28 (06) :713-725
[2]   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扎西错Ms6.9级地震的InSAR实测形变场 [J].
乔学军 ;
游新兆 ;
王琪 ;
杜瑞林 .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02) :173-179
[3]   东昆仑断裂玛尼段震间形变场的INSAR观测及断层滑动率初步估计 [J].
孙建宝 ;
徐锡伟 ;
石耀霖 ;
梁芳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0) :1361-1370
[4]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的InSAR观测研究 [J].
乔学军 ;
郭利民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01) :7-13
[5]   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与地壳热结构 [J].
白嘉启 ;
梅琳 ;
杨美伶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3) :354-362
[6]   青藏高原中南部岩石圈扩张应力场与羊八井地热异常形成机制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石川有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861-869
[7]   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 [J].
蒋长胜 ;
吴忠良 .
中国地震, 2005, (02) :147-154
[8]   InSAR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分析 [J].
李振洪 ;
刘经南 ;
许才军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 (01) :72-76
[9]   大气折射对InSAR影响的定量分析 [J].
游新兆 ;
王琪 ;
乔学军 ;
杜瑞林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02) :81-87
[10]   西藏高原南北向裂谷研究意义 [J].
贺日政 ;
高锐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 (01) :35-43